和孩子的交流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只有把对孩子的教育转化为“春风细雨”时,才能够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父母要尊重他们,更要学会平等交流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发现,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平等交流这一点,尤其是面对调皮的男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发号施令,或者大吼大叫,以此“镇压”孩子。事后发现,有的时候适得其反,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去跟自己的孩子交朋友呢?
只有父母放下自身的高姿态,才能实现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可能性。父母也是从孩子一步步成长过来的,曾经也感受到过来自家里大人的权威。也许身为父母,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权威,摆架子是应当的,于是常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不做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平等的交流只会让父母的权威荡然无存,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平等交流的机会时,孩子在父母面前会表现出畏缩,甚至会出现顶撞父母的现象。孩子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这是不能忽视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孩子真诚的、平等的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想要发现孩子的问题,想要帮助孩子及时改正,就必须要做到尊重孩子,并且要和孩子平等交流。
给予孩子尊重,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孩子、平等民主的交流,不是独断专行。孩子在人格上和父母是平等的,所以应当受到尊重,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父母在和孩子平等交流的过程中,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成人的满足感,获得和成人一样的自尊和发言权,这样有利于孩子心智的成熟。因此,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要保持平等的姿态。
父母要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相处,不是父母下达命令,孩子就必须要做,互相之间要明白对方的想法。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何想要他这样做,当然,父母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心思,考虑到孩子是否想这样做。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应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应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要迁就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负起引导孩子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体谅父母的苦心。相互体谅,共同成长,这才是亲子关系的最好模式。
【总结】父母放下高姿态和架子,去考虑孩子的心思,才能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实现和孩子的沟通。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时,孩子才愿意向父母打开心门。和孩子的沟通是必要的,而平等的沟通才是真正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