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教授刘瑜十分关心社会热点与社会问题,并在这个方向多次发表她的看法。
她在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的著作《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写书作序言时提及:“历史上无数的悲剧,源于集体沉默。”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中的含义为人为忽略一些正在发生的明目张胆的事情,比如房间中存在着的一匹大象。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大多数人的特点,但当所有人都拥有这个特点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共性。当一件不够合规的事情发生时,大集体的沉默会不自觉地引导那些想要发声的人,让他们在权衡利弊之下被同化。
房间里的大象第一次出现时没有人说话,就会导致人们对这个异象的习以为常,产生疑惑的人反而会自问,大家都觉得没有,怎么就我觉得有问题,那是不是我的问题?
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在职场中,面试官会问一位女性应聘者将来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却从来不需要问一名男性这个问题。
这是行业默认,是他们的习惯,就是因为从来不曾有人提出疑义,反而为了这个问题绞尽脑汁地在想答案,才导致了大家心中将女性与家庭划上等号的刻板印象。
不要认为沉默只不过是个人选择,问题跟困难往往是积少成多的,集体的沉默就不再是单纯的不发声了,而是一个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后果的事件。
秦二世时,赵高于朝堂之上堂而皇之地指鹿为马,胡亥产生疑问,问左右大臣,大臣们纷纷出言说这是马。
事后,几名说真话的大臣被赵高杀害了,从此朝堂成了他的一言堂。大臣们对赵高的附和跟盲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沉默,他们对胡亥沉默了,因为畏惧赵高的权势。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到:“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秦二世时期的大臣们出于自我保护而选择沉默,最终随着秦王朝一起灭亡。
他们在沉默中表达出人性,但同时他们也忽略了自己作为一国之臣应当守护国家的职责,在沉默中间接导致了一代王朝的灭亡。
我国有个成语叫做“沉默是金”,但鲁迅先生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若不爆发,就会使人灭亡。人类需要发声,沉默不过是一时的自我保护与寻求集体安全感的避险行为,但在一时的情绪之后,是作为少数的受害者的祈求。
此时的受害者还是少数,那么经过时间的发酵,受害群体将会扩大,最终蔓延到自己的身上。
这两年韩国的“metoo”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从梨花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们纷纷上街举牌支持同为女性的孩子们,“姐姐来了”成为一句最有力量的话语。
人一旦不再习惯沉默, 就会发现过去的许多事都是不合常理的。
我们中国人时常以矜持作为优点,但矜持不是闭塞,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八卦不再以口口相传来传播,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的盛行让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近我们能发现社会事件频繁发生,是我们的国家正在变得危险吗?不是的,而是受害者们逐渐学会了发声。
他们的不再沉默让我们这些旁观者知道更多社会的黑暗面,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挺身而出,那么可能下一个步入这片沼泽的就是我们自己。
日本有句谚语:“沉默是极鲜极丽的花朵。”
出于习惯性思维,我们可能以为沉默可能是灰色、甚至黑色的,但沉默也许是鲜红色的,鲜红色代表生命,也代表警示。
你的一次沉默将来可能就会有人因为你的沉默而受挫,不要因为鞭子不打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就能获得更多。
中国人常常将面子情看得极重,有时候面对不平事件的发生时,出于不便就以沉默面对。最近有个视频在网络上发酵,一位姑娘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就被一名男子拉到街边进行猥亵,一群人在周围看着却无动于衷。
原因不过是因为男子对周围人说这女人是我的女朋友,大家一听是情侣关系就觉得不便插手。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名青壮男子跟一名妇女对着一位年轻小姑娘拉拉扯扯,有路人好心询问,男子称这名年轻小姑娘是他的妻子偷跑了过来抓她,事情被轻巧地揭过。
然而事实上这男子与妇女是专门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外人因认为自己不好插手别人家里事,于是沉默了,错失了挽救一名少女被拐卖的命运。
面子情真的比人命还重要吗,但恶势力是需要被扼制的。有时候,沉默或许真的能够令我们从尴尬中解脱,也能够妥帖地转圜很多局面,但沉默往往是双刃剑。我们往往将沉默视作默认,你不出言反对,就是认同了。
不要认为自己沉默了就是站在了灰色地带两不沾,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持中立态度,在黑与白的对立中,沉默就是投降,或许你一时还尝不到沉默的苦果,但也不要因为一时侥幸而选择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