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几天前,画家苏茂隆正在四川安岳石窟采风,当完成了不少写生作品后回到成都后,他听闻了“你不知道的‘成渝秘景’——寻访川渝田野石窟艺术大型活动”启动之后激动不已。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苏茂隆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好事情!”身为安岳人,安岳石窟不仅是他的童年回忆,亦是他艺术研究的方向,更是他绘画的主题。对于安岳石窟的亮点推荐和保护规划,苏茂隆有很多话要说。
生于石刻之乡,那里的古代造像开启学艺之窗
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具有上承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安岳石窟发现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已1400年历史。
《安岳石刻白描百图》里的紫竹观音
2000年,安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石刻之乡“称号。2019年11月,安岳石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安岳石窟也给了苏茂隆最初始、最朴素的艺术滋养。1964年出生于安岳县的他,现在身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每每聊起家乡的石刻艺术,总会激情澎湃,滔滔不绝。苏茂隆儿时每逢佳节,便会随家里长辈去圆觉洞或者千佛寨游玩。随着他的成长,遍布安岳全县的石刻造像更激发了他内心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向往。“我少年的时候喜欢上画画,于是就寻找不同风格的石刻写生。”
苏茂隆的安岳石刻绘画,在传统技法上亦有创新
古人匠心激励创作,想让石刻之美永存后世
1987年,苏茂隆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主攻工笔人物,以古代仕女画像逐渐享誉艺坛,从2017年开始对安岳石刻艺术进行了集中而系统的研究,同时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他说:“安岳石刻的很多造型和线条对我画古代仕女是有帮助的。还有一点,我是安岳人,很想把安岳石刻以艺术的形式让其再次焕发丰采。”
苏茂隆继而谈到:“安岳石刻风化的比较严重,我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用画笔把安岳石刻的造像永存纸上,让后世能近距离欣赏到它的神韵。”这位艺术家还称,在临摹和创作安岳石刻绘画时,古人的匠心对自己触动很大,这是对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撑。因此,苏茂隆用了近三年时间创作了系列作品《安岳石刻白描百图》。“安岳石刻造像有10万尊,我精选了最有代表性的100尊造像画出来,以文献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安岳石刻的全貌。”
毗卢洞里的紫竹观音
风化问题亟需解决,为保护文物献计献策
在苏茂隆看来,安岳石刻的风化日益严重,那些昔日神采飞扬的造像面孔逐渐变得模糊,这是他近年来笔耕不辍的重要原因。“安岳石刻有个特点,就是因为它雕刻在红砂岩上,红砂岩是当地典型的地貌特征,它利于雕刻,但容易风化。经过千百的风霜,不少石刻已经受损。”
正在安岳石窟写生的苏茂隆
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古代艺术珍宝?苏茂隆建议,首先要给安岳石刻遮风挡雨,有些造像不在石窟里,而是裸露到了外面,这种就很容易被雨水侵蚀。“可不可以在这些石刻造像的上方修建一个穹顶,把它们给罩起来免受雨淋。”此外,苏茂隆还思考过,能否用一些现代高科技手段来保护石刻。“使用一些有粘合性质,但对岩石没有破坏性的材料,以此延缓石刻的风化速度,同时也可以让相对松软的石刻变得质地更加坚硬。”
力荐精品打卡路线,县城和石羊镇都值得一逛
从儿时到此时,苏茂隆也记不得去看过多少次安岳石刻。对那里的很多精品石窟以及经典佛像,这位画家有如掌上观纹。利用这次“探寻川渝秘境”的活动开启,他还向封面新闻的网友,尤其是对那些古代石刻艺术爱好者推荐了安岳石刻的最值得欣赏的亮点。
安岳石刻以造像数量众多,分布甚广而著称。在苏茂隆介绍的精品打卡路线中,爱家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魅力。“安岳石刻唐宋时期的比较多的,唐代的大气,宋代的精湛。来这里参观主要有两条线,第一条就是县城旁边千佛寺、圆觉洞和卧佛院,这三个点一天之内可以看完。第二条是安岳县的石羊镇,那里有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和孔雀洞,安岳石刻的精华都在这条线上,比如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就在毗卢洞。”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78万获赞 622.4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