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的际遇正是在广阔的农村。”面对记者,昌宁县柯街镇扁瓦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勋说。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李建勋参加工作6年来,通过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获得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成绩。
从“眼镜村干部”到“产业书记”
2015年,刚走出校园的李建勋回到家乡昌宁,到温泉镇松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随后,又任该村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大学期间,李建勋所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因为对茶的热爱,选修了茶学、制茶、茶艺等专业课程,并获得了高级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员等资格认证。这样的“爱好”让他有了在松山村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的地方。在工作中,从种植、管理、采摘到加工,李建勋将每一环节的新理念、新技术传播给茶农,并通过自己成立的茶叶公司,有效地带动了松山村茶产业的发展。
在探索发展产业的路上,李建勋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松山村产业比较单一后,他通过不断试验,开始带着群众种植紫马铃薯,并将其命名为“紫美人”。没想到“紫美人”刚挖收就被抢购一空,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路子,也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信心。松山村村民刘子鹏说:“这几年看着小李干什么都能干成,我们就想跟着他干。跟着他,我们也有信心。”通过发展产业,松山村136户茶农实现每年户均增收800元以上,23户农户种植紫马铃薯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那个乡亲们口中的“眼镜村干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人人信服的好书记。
从“实干家”到“贴心人”
2019年,李建勋到柯街镇腊邑社区任党总支书记助理,此时的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由于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很快,李建勋便对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包括哪家有几口人、老人多大年纪、是否经常生病,小孩是否在上学、性格脾气如何等。在村里,群众对李建勋也有着良好的印象:第一时间能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此以往,遇到困难找“建勋”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和共识,因深得群众的好评,在各项工作的满意度测评中,李建勋都在村干部中名列前茅。
2020年,李建勋到柯街镇扁瓦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努力钻研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李建勋还经常深入村组、与群众交心谈心。针对扁瓦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李建勋积极谋划,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修复破损沟渠4.4千米,有效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73户292人的生产用水问题。随后,李建勋又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成6个垃圾池,规范了垃圾清运,极大改善了腊邑社区的人居环境,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工作中,李建勋始终认为,只有和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为此,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听听大家的想法、看法及对社区发展的建议,在积攒了人气的同时,还收集到了很多需要社区解决的问题。李建勋说:“基层是最好的考场,群众是最好的阅卷人,社区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时刻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当作贴心人,基层工作才能做得‘活’。”
从“扶贫好村官”到“优秀党务工作者”
始终扎根基层,不断在业务上勤学苦练、在集体经济上积极探索、在扶贫路上稳扎稳打的李建勋明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基层党组织中有着重要作用。担任扁瓦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李建勋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把农村管网工程用水和农村垃圾清运收费工作纳入村集体经济来抓,以此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与村“两委”确定了“党建+产业”的立体型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发展一种蔬菜产业、壮大猪牛两种养殖业、复兴一个茶叶产业,助推扁瓦村产业振兴。目前,扁瓦村种植甜脆豌豆4000亩,产值突破1760万元;全村生猪存栏8020头、出栏9887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牛存栏1153头、出栏320头、产值达到350万元以上;全年茶叶产业产值预计突破300万元。从不懂到熟悉再到热爱,李建勋对农村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越来越充满信心。谈到扁瓦村未来的发展,他说:“他会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坚定信念,努力实现扁瓦村山顶绿树成荫、山腰果蔬遍布、山脚良田千亩、山底绿水长流、山间生态宜居、村民生活富裕的远景目标。”
“我觉得我的际遇在农村,每一个工作的地方都为我的人生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好地把农村工作做深做实。”李建勋坚定地说。正因为抓住了并且珍视这样的机遇,李建勋先后获得云南省“扶贫好村官”、保山市青年“五四”奖章以及“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李建勋认为这是鼓励更是鞭策,他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写好自己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