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继入选全国文明村以后,日前,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被农业农村部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花山村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党建“一根针”巧穿治理“千条线”的特色路径,村先后荣获 “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高宣
手握党建“引领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曾用来形容基层治理的困局,对此,花山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破局”。
“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解决群众盼”。党总支始终坚持服务理念,要求每位党员每年做12件以上有意义的事,村党总支对党员实行“严”管,为群众办事能当天解决就不过夜,主动把工作做到现场,做到点上,将党员的引领作用贯穿在每件事的全过程。
花山村
在防疫期间,党员干部当先锋,驻守每个防疫卡口,群众不落后,主动请缨投身防疫;在防汛期间,广大党员群众轮流值守,守护家园;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们带头清扫卫生死角,美化庭院。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注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靠前指挥、带头推动党组织建设,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穿好”志愿“服务线”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身上”是花山村全体党员干部的誓言。多年来,花山村始终秉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的理念,把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作为重要工作。为更好地开展便民服务,在村党总支带领下,组建了“一刻钟”、“吴阿姨”、“橄榄绿”、“新青年”、“零距离”和“手拉手”六支志愿者服务队。志愿队提供“菜单式”服务,做到群众“点菜”,志愿者“上菜”,志愿服务做到了及时、高效、分众和全覆盖。
其中,“一刻钟”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员义工组成,村民有困难打个电话,志愿者15分钟内上门服务。多年来,志愿者们广泛开展留守儿童课业辅导、邻里问题协调、农技培训、政策宣传等工作,把志愿者服务开展到了群众心上。“吴阿姨”志愿者服务队由区人大代表吴春香为首,成员来自村留守妇女,她们以“美乐富和”理念为指引,从事乡风文明引导、非遗活动项目表演传承等志愿活动,村民精神文化活动得到丰富。
花山村
“编起”富民“钱袋包”
花山村党总支始终把发展富民产业放在首位,立足花山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生态旅游、高效设施农业、经济林果、水产养殖等产业。2011年前,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为砖瓦厂的对外租金6万元。2011年后,相继发展了80亩芦笋基地、1600亩水产养殖场、20亩16个品种的草花基地和800多亩田家茶叶茶场,但是产业发展只靠规模是不行的,于是,花山村党总支开始注重产业品牌化发展,从精细化茶场管理,规范化工艺制作,高档化包装设计,更是擦亮了“田家茶叶”的品牌。
截至2020年村集体收入628万元,村集体收入相比2011年翻了10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万元,相比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翻了3倍。
“缝补”历史“文化扣”
让“沉睡”的历史“苏醒”,是花山的历史使命。对有800多年历史的何氏宗祠进行修缮,利用宗祠的“家训堂”,创建“道德讲堂”,将家风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化村民。对圣德戏楼、保贤局等历史遗迹开展保护。在明清老宅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风格,建成“蒋山书舍”,修缮始建于1953年后废弃的老小学,建成“马家垄1953”阅览室,成为新的文化地标。“春秋的传说、汉代的墓葬、唐朝的驿道、南宋的祠堂、明清的故居”在花山重焕光彩。
除此之外,花山村党总支特别注重凝聚人心,在宜居村建设时,入户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愿,保留村中多处橘子树、柿子树等果树,在庭院打造时,提供多种方案供村民选择,并在村民庭院里用砖瓦砌出一块空地,供村民摘花种菜使用。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