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具有鲜明的海上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而每一个遗产点背后又都是满满的知识点。
快问快答:
Q:泉州洛阳桥与河南的洛阳有什么关系吗?
A: 唐朝初年大量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他们看到此地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便将这里称作洛阳,洛阳桥也由此得名。
北宋时期,洛阳江以“水阔五里,波涛滚滚”著称,当时两岸的百姓只能通过渡船来往。因江口时常遭遇大风海潮,渡船经常被潮水打翻,百姓渴望一座稳固的桥梁。据《泉州府志》记载,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但是因为浮桥不够稳定,也没能真正实现安全渡江的目的。
蔡襄任泉州太守期间主持了万安桥(今洛阳桥)的建造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历时六年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石桥。为方便行洪排水,古石桥的桥墩都设计成船头形状,称为“筏形基础”。这种“筏形基础法”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桥梁设计师所认识,洛阳桥的建造技术领先了近千年。同时,根据考证,洛阳桥也是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
蔡襄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现在保存在桥头的蔡忠惠公祠里,是难得的书法珍品,也是古泉州、洛阳桥的宝贵人文历史见证。
史上洛阳桥经历多达17次修缮、重建。1988年1月13日,洛阳桥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春,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勘察古桥后,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并于1996年10月恢复向公众开放。
与大量因岁月而消失或仅存遗址的桥梁不同,洛阳桥因其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稳固结构仍被人们使用,是连接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评价“福建自洛阳桥兴建成功,泉漳两地相继修成‘十大名桥',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技艺与智慧,也印证着千年世界海洋商贸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