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售电网讯:当前,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并提出要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但如何知道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呢?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电e家”ID:sgcc-zdej 作者:融媒体中心)

自然需要核算了,今天的e堂课,我们就来说说谈「碳核算」的二三事。

什么是碳核算?

碳核算是测量工业活动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措施,是指控排企业按照监测计划对碳排放相关参数实施数据收集、统计、记录,并将所有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动。

碳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各环节碳排放的数据,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碳交易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

碳核算的核算标准是什么?

国内关于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核算规范主要有:

微信图片_20210909084756.jpg

碳核算怎么算?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式:碳计量、实测法。

碳计量是指在给定的参数下,按照不同的方法计算每个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并加总得到企业的碳排放总量,进一步计算排放因子,并以此为根据设定企业未来的碳配额。

通俗来说就是,将企业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若干流程,基于现有数据和公式算出每个流程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其中包含排放因子法和质量平衡法两种计算方法——

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基本方程: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看个例子,方便理解:以1度电为例,目前全国碳排放因子为0.6101千克/度,就是说我们使用1度电将会产生0.610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质量平衡法根据每年用于国家生产生活的新化学物质和设备,计算为满足新设备能力或替换去除气体而消耗的新化学物质份额。

简单来说,就是温室气体=(原料含碳量—产品含碳量)*44/12。这里的44/12指的就是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值。

再看个例子帮助消化: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标准电石(按月计),原料需要兰炭和电极糊,原料含碳量总的为21871吨,产出的标准电石含碳量为9305吨,那么当月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6075吨,即(21871-9305)吨*44/12≈46075吨。

碳计量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方法。但随着外界对碳核算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劣势也逐渐暴露:监管部门收集管理碳排放活动数据的难度明显提升,且准确度低、误差较大。

此时,实测法步入大众视野。

实测法又分为非现场测量和现场测量。

非现场测量是通过采集样品送到有关监测部门,利用检测设备和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现场测量一般是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中搭载碳监测模块,通过连续监测浓度和流速直接测量其排放量。此外,监测系统还可以将企业的排放数据上传至云端,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借此掌握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实时数据详情,提升评估、预警、管理等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今年3月1日,国网浙江电力研发的浙江电网电力碳排放指数监测系统完成整月测试并正式上线。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年、月、日和实时)内的全省发电量、含碳排放机组(煤电机组、燃气机组等)电量、零碳机组(水电、新能源和核电等)电量,含碳排放的外来电量及其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从而全面直观地反映该时间段内全社会消耗电力的碳排放综合情况,实现电力碳排放可量化、可展示和可分析。

电力跟碳核算有什么关系呢?

能源系统对我国实现降低碳排放目标起决定性作用,而电力则是未来能源系统碳减排的主力。因此,电力行业正在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用电企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而积极努力。

针对电力企业自身,进行碳核算,摸清“家底”,制定出合理的碳减排策略。随着电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绿色电源将成为主体电源,需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要强化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

针对其他用电企业,电力企业将梳理出不同的潜在减排策略,充分依托自身承担建设的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首创研发企业用能“能源碳码”“绿能码”,为政府精准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数字化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碳排放无法量化评价等问题,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微信图片_20210909084823.jpg

某有限公司的能源碳效码

8月底,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完成了对嘉兴阿特斯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收资工作,踏出了“碳核算”工作的第一步。后续供电公司还将为该企业进行测算并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助力企业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获得“碳中和认证”。

做好碳核算,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碳核算的概念、方法与体系》

[2]联想控股微空间《碳核算技术如何助力全国碳交易市场更好发展?》[3]河北持正环境检测《碳计量与碳检测》[4]北京中创碳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国家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概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举报/反馈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80.4万获赞 37.8万粉丝
全国能源领域内容聚合平台
《中国能源报》社官方百家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