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黄乎在长征中缴获的医用镊子,长15.8厘米,为国家二级文物
上杭县博物则馆藏有黄乎的八路胸章,棉麻纤维质地,长9.4厘米,宽6.2厘米。中间椭圆形空白部分印有蓝色加粗字体“八路”。图案下方蓝色楷书字体“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度佩用”。背面印有蓝色楷书字体为“化字第88号”,竖行字体“尽忠职务”“严守纪律”“实行主义”“完成革命”,也是国家二级文物
加入红军,成为军医
黄乎,1916年2月1号出生在长汀一个贫苦家庭,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秋分配到红军少共国际师,黄乎和同学的到来,让这个年轻的队伍有了医生。由于缺乏人手,当时他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近两三千人的医疗卫生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培训初级卫生人员、组织部队卫生建设工作。经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火历练后,黄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医务人员。
长征中,黄乎先后被分配到红一军团所属的团、师和军团野战医院及军团教导大队担任医生。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哪怕是一个小伤小病都有可能要人命,所以对待每一个伤员,黄乎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部队不能原地休息太久,伤情过重的战士只能被转移到当地老百姓家里休养,等康复了再去追赶大部队。
黄乎曾回忆说,“在老百姓家里养病有风险,一是没有医生继续为他们进行治疗,最危险的是,一旦被国民党官兵发现,战士和老百姓都要遭殃。”所以,只要伤员病情允许,他们都尽量带着伤员一起赶路。
随军征战,救死扶伤
让黄乎遗憾的是,受客观条件限制,他们无法给伤员最妥当的治疗,连基本的消毒杀菌和抗感染的药物都很少,每一件医疗工具都异常珍贵。有一件物品在黄乎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一把镊子,看起来很普通,跟现代的医用镊子一比较,还有点粗糙,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镊子,在黄乎的手中,取出了数不清的子弹和弹片,缝合了无数的伤口。长征中,黄乎用这把镊子成功救治了一百多名红军战士
而后,这把珍贵的镊子又随黄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平型关、莱芜、孟良崮、淮海和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黄乎仍然珍藏着这把镊子,在他心里,这是长征艰苦岁月最好的纪念。新中国成立后,黄乎历任安徽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黄乎的八路军胸章
长征精神,永远流传
2007年,黄乎将这把珍贵的镊子捐献给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如今,这把镊子在陈列展厅向一批又一批观众述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让我们牢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它们,寂静无声
却记录着忠诚和信仰
它们,沧桑斑驳
却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倾听红色文物故事
重温先烈奋斗足迹
文物无言 历史有声
1
END
1
监制 :赵林 阮怡
顾问: 钟健英
编辑 :孙世庆
播音 :李昂
微信制作:张京喜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5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