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31日电(王柘)8月地方债发行较此前放量。据新华财经统计,当月已发行和公告发行的地方债金额合计约为8798亿元,创2021年单月发行量新高。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9期地方债券,金额合计25.80亿元,也较此前月份明显增多。

从收益率变化来看,地方债放量发行对市场的冲击较为有限。而离岸发行等方式对地方债发行渠道的扩充,也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地方融资压力。

8月发行量环比增加2230亿元 发行节奏较平滑

据新华财经统计,8月已发行和公告发行的地方债金额合计约为8798亿元,今年前8月累计发行地方债规模约为48777亿元,较去年同期(49584亿元)减少807亿元。

从1-8月发行情况来看,自3月开始,地方债发行量逐步抬升,但月度间跨度与2020年相比明显较小,3-8月各月间发行量变动依次为2987.72亿元、995.2亿元、-804.75亿元、-1380.92亿元、2229.52亿元。去年同期月度间发行量变动甚至曾超亿元,2020年5月发行量较4月增加10156.98亿元,8月较7月增加9274.84亿元。

整体看来,今年前8个月地方债发行节奏相对平滑,对市场的冲击也弱于预期。

从资金面表现来看,8月整体相对宽松,资金价格中枢下移,波动率维持低位。“虽然政府债净融资放量导致资金利率起伏波动,但央行以其操作精准注入流动性,同时引导市场情绪走向,将资金利率维持在平稳区间。”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

中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周岳认为,降准后,MLF和OMO操作的缩量,再贴现、再贷款的退出,以及政府存款的增长,导致7月超储率降低至1.1%附近。但8月资金面却并不紧张,一方面,金融机构面临结构性资产荒。在城投和地产监管政策收紧,地方债发行进度偏慢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可配置的资产减少,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非银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基金规模上升带动非银机构存款快速上升,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依赖度下降。

从债券收益率来看,即使8月地方债发行量放大2000多亿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月仍稳定在2.8-2.9%的低位区间。展望后市,开源证券研究所认为,债牛基础牢固。经济下行趋势延续,在出口和地产两大动能走弱下,可能面临阶段性加速的风险。伴随经济压力加速显现等,流动性环境维持中性偏松,叠加“资产荒”下的机构欠配,继续对债牛形成有力支持。

后续发行料进一步加快 但影响或有限

财政部8月27日在官网公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报告称,将加快下半年预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坚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开好“前门”、严堵“后门”,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促进作用。

财政部指出,鉴于2020年已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在2021年仍会持续释放,今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65万亿元,较上年减少1000亿元。综合考虑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节需要,结合项目准备情况,科学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下达和发行节奏,保持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

尽管后续地方债发行将进一步加快,不过根据财政部方面“合理把握发行节奏”的表示,市场分析认为,今年存在新增政府债额度用不完的可能,或有部分额度滞后到明年。后续地方债发行仍有望保持平滑发行节奏,且对市场冲击有限。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表示,发行规模增加会给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波动,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时点叠加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税收缴纳等,可能带来流动性和利率上升压力。但考虑到货币政策操作会注重引导市场预期,为市场提供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再加上前期全面降准也为保证市场中长期流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预计影响较为有限。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也表示,一方面,今年年初,地方债发行总量公布后,市场对于地方债规模有了一定预期;另一方面,与2020年相比,今年地方债总量已经有所收缩。与此同时,财政部在发债时也会观察市场情况,如果利率上升、发行成本增加,会相应放慢发债速度。因此,“地方债发行加快不会对市场和社会融资等产生太大影响和冲击。”温来成说。

柜台发行提速 离岸新渠道落地在即

财政部在报告中表示,上半年,财政部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继续主动代理地方进行债券发行操作,保障疫情期间地方发债筹资高效顺畅。印发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管理暂行办法,对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提出监管要求,促进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健康发展。全面推开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行,鼓励各地合理增加发行频次及规模。此外,稳妥推进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工作。

按照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部署,在2020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财政部表示: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保就业能力;以支持补充资本金促改革、换机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通过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阶段性、一次性政策。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配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统筹做好相关工作。”财政部称。

而在地方债柜台发行方面,8月以来,已有黑龙江、海南、广东、深圳等多个省市发行柜台地方债9期,金额25.80亿元,其中广东省已率先完成全年第二次柜台地方债发行。今年以来合计发行柜台地方债22期,总额65.36亿元。8月发行明显提速。

财政部年初曾就进一步做好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发行地方债工作有关事宜下发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地方债柜台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合理确定地方债柜台发行的品种、期限、频次和规模。原则上已开展过的地区2021年安排柜台发行应不少于两次,未开展过的地区应至少安排一次。

财政部表示,地方债柜台发行是地方债发行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地方债发行管理,丰富投资者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内经济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全面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对于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地方债柜台发行工作,不断培育柜台发行市场,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做好市场调研和机构沟通,积极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工作。

除扩充柜台渠道外,地方债离岸发行也已提上日程。

8月24日,广东省财政厅24日发布通知称,该省计划2021年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为做好有关工作,广东省财政厅计划组建2021年广东省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以下简称承销团)。

深圳市财政局也在同日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策部署,2021年深圳将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不超过50亿元。

根据2020年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其中明确,深圳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授权其在国家核定地方债额度内自主发行;创新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允许深圳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债券的离岸发行,将扩大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资产池规模,有助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持续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此外,地方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债的流动性和抗风险性,真实反映地区之间的偿债能力和信用差异,发挥评级体系对举债主体的约束和监督作用,有利于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品种,为各类发行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定价参照。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曹誉波表示,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一是拓宽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利用境外相对较低的资金利率环境,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切实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二是丰富了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标的,支持离岸人民币回流,实现内外循环的联动。三是有助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和抗风险性,随着市场深度的加强,价格发现作用提升,更真实反应地区之间的偿债能力和信用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始于2004年,至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深圳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具备良好的财政状况和发展全景,发行深圳市地方政府离岸人民币债券,可以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带动人民币计价的地方政府债券资产稳步走向国际,有利于促成以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券逐步打造成全球安全资产,扩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帮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巩固。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举报/反馈

新华财经客户端

173万获赞 83.4万粉丝
“新华财经”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