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刘艳 房琳琳 史诗 实习记者 张佳欣
5G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对话的方式。
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意见》印发,标志着我国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如何在拥抱5G等新技术的同时,营造国际国内健康的舆论环境,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命题和使命。
论坛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 摄
在8月30日举办的2021世界5G大会·“5G加速赋能融媒新发展”论坛上,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说:“主流媒体是推动媒体融合的主力军,应该在技术变革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构建媒体融合共同体,为融媒体新发展提供行业规范。”
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代表主办方致辞时强调:“面向未来,新技术对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将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与国际传播深度融合、同向聚合,是寻求国际传播新突破、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如杜占元所言,国际传播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对新技术的探索应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每一次突破性成果,都离不开与新技术的交融互通。
5G托起“万物皆媒”科技传播新格局
5G技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媒体+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着“万物皆媒”的科技传播格局。
中国外文局的中外籍记者赴新疆实地采访活动中,在多个海内外社交平台发布“即摄即传”推文500余条,真实鲜活的影像直达海外受众,获得广泛关注好评,显示出5G等新技术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的助推作用。
怎样用好5G等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以更便捷的渠道、更高效的手段,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杜占元分享了四点感受。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
一是,积极推动科技共享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技在疫情溯源与预警、人员流调、在线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科技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彰显。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增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需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5G等新科技在全球领域的共享应用、交流合作和互利共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是,加快创新传播领域的多场景技术应用。
新技术赋能之下的融媒发展,必将催生新的传播手段、形式和渠道,这也为国际传播事业拓展了新空间、延展了新路径。在媒体传播领域,新技术日益推动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传播转变,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分享信息的首选平台。
当前,智能化正在加速重构国际传播图景,我们应保持高度敏感,乘势而上找准结合点、着力点。
三是,着力构建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从融合到“融活”,需要以组织有力、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为基础保障。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国际传播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需要不断深化拓展。中国外文局正谋划全球化立体化传播格局。
四是,充分运用科技进步成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国际传播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对传播方式的精准度要求更高。
要顺着“信息找人”的基本逻辑,根据受众关注提前谋划,根据受众“画像”精准传播,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比如,中外籍记者在外文局组织的赴新疆实地采访活动中,运用新技术手段在多个海内外社交平台发布“即摄即传”的推文500余条,让真实鲜活的影像直达海外受众。
5G对媒体的影响这个话题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很有吸引力,他认为,5G技术推动新闻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5G的广泛应用将是媒体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瓦西里·普什科夫介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目前已经有一批移动端项目,下载量已达数百万次。同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是俄罗斯第一家开始定期开发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项目的新闻机构,年产量约为15个。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
在5G时代,这些移动应用不仅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的多媒体内容,更将彻底改变讲故事的方式。
5G变革传统新闻采集和传播方式
曾经,互联网作用于传统媒体时,人们更多的讨论焦点集中于新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当5G来临时,赋能成为关键词,媒体业已走出对技术的不适。
今年7月,工信部、网信办、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2021-2023)》,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的5G发展目标,融合媒体成为重要的应用领域。
在“5G加速赋能融媒新发展论坛”上,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指出,传统的新闻采集和新闻传播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5G加媒体应用多点开发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
郑波说:“当前,高清视频化、多视觉、高度互动性等传播特点,在新闻媒体行业不断凸显,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和形式有了更高的诉求,而这些诉求在5G技术支撑下都有了新的突破。”
围绕5G+融媒体应用,运营商、设备厂商、主流媒体等产业链协同发力,形成了大量的落地案例,促进了行业生态体系的发展。
郑波认为,在众多的5G垂直领域应用中,新闻媒体行业已经具备了先行优势。
郑波说:“超高清直播和VR互动是5G网络为媒体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大突破。”
2020年,千万网友通过5G网络直播在线监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凝聚起全国人民关注和支持武汉抗疫的巨大精神力量。
如今,5G、4K、8K、VR等高技术元素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重大活动直播,传播效果显著。
比如,2020年两会期间,运营商推出的5G视频直播背包,成功用一个便携式背包实现了超高清晰屏轻量化直播,解决了直播现场布线难,微波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郑波强调,5G规模应用是新时代新闻工作所面临的传播环境,在补齐技术短板的同时,传统媒体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工作体系、格局,更要打造一支不惧怕变革的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采编队伍。
郑波介绍,经济日报社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中经云端平台依托自有技术力量搭建,目前已形成云导播、云直播、云采访等技术为核心的直播业务能力,已累计开展直播合同近千场次,直播场次年复合增长率30%。依托中经云端的新闻生产制作能力,中国经济网开发的VR全景新闻产品已应用于上海进博会、北京世园会、北京服贸会等多项大型活动。
如科技日报社总编辑许志龙所言,5G对媒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当前应用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有待发掘。
科技日报社总编辑许志龙
进入5G时代,人们获取新闻渠道的方式更加纷繁复杂,获取有用的信息也随之变难,主流媒体也将越发显示出新闻权威性的价值,甩掉“当用户都已经过河了,传统媒体创新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评价。
国家重大庆典告别刀耕火种式编排演练
通常用来解决纯数学问题或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长期隐在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背后,而一场又一场国家重大活动及庆典表演让人们见识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魔力。
数万人参与的活动井然有序,时间保障“分毫不差”,各环节协作“严丝合缝”,怎么做到的?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数字表演高精尖学科带头人丁刚毅在第三届世界5G大会“5G加速赋能融媒新发展论坛”上讲述了他领导的实验室利用仿真技术服务国家大型庆典的背后故事。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数字表演高精尖学科带头人丁刚毅
丁刚毅领导的这个实验室建于2010年,如今的名字为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媒体与仿真研究所,该团队陆续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开闭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系统”“国庆60周年、70周年群众游行仿真设计、训练与指挥系统”“2010-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数字仿真系统”等系列重大项目和任务。
丁刚毅说:“现在,大型活动如文艺汇演,创作到排练预演调整,一直到现场执行,已完全可用其团队现有的技术做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仿真。”
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四大篇章22个节目,大到舞台整体设计,小到每位演员的服装、道具,甚至每根威亚的位置、速度,都在仿真系统的精准计算中。
6月28日晚九点,画质达到电影级别的建党百年重磅微视频《路》在全网播出。短短三分三十的秒视频,实验室团队整整研磨了两个月,经历了无数次成片返工,再成片的过程。从南湖红船、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到天安门广场,视频中展现的“这条路”,一个镜头没拍过,都是在电脑里做出来的。
仿真技术为文艺汇演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数字表演与创意仿真工程的背后是人机协同的智能涌现。
丁刚毅团队的仿真系统参与了7月1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广场布置、集结疏散、观礼人员座席安排、特勤安保、央视直播,创编排仿真服务、8K主屏视频集群渲染。
丁刚毅说:“这样的渲染工作量,用传统的形式需要一星期以上,我们基本能做到4至5小时渲染一次。”
盛大庆典恢弘荡气,每个细节都在掌控之中。
针对天安门广场布置,丁刚毅团队为北京城区三环内的高精度建模,这样的“环境孪生”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高效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在天安门广场的核心地段,还原场景的精确度达毫米级别。
有赖于该团队构建的三维仿真系统,包括话筒、音响、卫生间、医疗点、保障车在内的1200多个要素点精准排布,“人群态势分析系统”通过仿真计算完成了现场近7万观众的坐席设置、集结疏散及相关应急预案,精确计算了人员离场的最优路线及时间。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模与仿真,对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本质的描述。但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再逼真的仿真技术都只能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5G技术的加速落地,使得仿真技术在将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单项技术串联起来讲述的故事越来越精彩,仿真技术对现实系统的的模仿与掌控也越来越精准。
正在探索量子仿真技术及应用的丁刚毅团队,已紧锣密鼓投入到2022冬奥会的任务中。
顶层设计是县域融媒体发展关键
媒体以广泛传播和时效为生命,技术在新闻的感知、研判、选择、采写、制作、传输、传播、承载、呈现、互动、效果反馈评估、安全等环节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仅有技术就足够了吗?
对此,长城新媒体集团技术总监张保安在“5G加速赋能融媒新发展论坛”上给出回答:“要想使先进技术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支持和引领,必须做好良好的顶层设计。”
长城新媒体集团技术总监张保安
以河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冀云融媒体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为例,张保安在从技术赋能、内容赋能、运营赋能三方面分解该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时指出:“基于一朵云,构建一张网,形成一盘棋是冀云融媒体平台的实现的路径。”
显然,一体化建设运营和全省一盘棋部署就是顶层设计的要求。
张保安介绍,“一朵云”的关键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融媒生产园区。通过总线技术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打通,加上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可以实现所有的县级融媒协调联动,智能生产调度,统一指挥,统一议程议题的设置。
二是冀云客户端。类似冀云石家庄、冀云邯郸这样的矩阵在同个平台上形成物流分发园区,基于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在不同的物流的分发渠道之间形成相互连接、相互推介、相互激励放大,成为新闻宣传和服务效果的一个倍增器。
三是开关矩阵。在生产园区和物流配送园区之间存有一个分发的开关矩阵,这样一来,一条生产线的内容就可以赋能给一个或多个传输渠道,能够实现新闻内容在基层的覆盖。
张保安强调,技术平台支撑和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要做好媒体单位内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省域内媒体单位的三方面深度融合。
目前,冀云·融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河北全省指挥调度、协调联动的功能,时政要闻全省统一配发,其他内容统一汇聚、按需择取,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统一设置议程和议题,重大舆情统一发声、统一应对,真正建成了区域性的平台型媒体。
据张保安提供的数据,冀云·融媒体平台入驻单位179家,上线客户端152个,客户端下载总量1000万,上线运行的政务民生服务9大类76小类计286项政务民生功能,开通了智慧党建、电子商务、社区管家等综合服务平台。
张保安透露,和科技日报社就技术与内容的深度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两家的合作成果将赋能给河北省的市县融媒体中心。
郑波表示,进入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既要有主动拥抱新技术的前瞻性,呈现出欣欣向上的变革姿态,又不能单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失去自身特色。
“在‘万物皆媒’打破了信息壁垒和边界的同时,一个小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舆论海啸。”李平强调,“当前,以病毒溯源、数字安全等为议题的国际舆论斗争严峻复杂。面对已知要素与未知要素相互纠缠、不断叠加的大变局,被新技术赋能的新兴主流媒体,该如何在速度和效率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在主动担起职责使命的同时,还能以理性、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将成为我们要深度思考并积极作答的时代命题。”
来源:科技日报
视频:赵卫华、李忠明、何沛苁
编辑:张爽 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