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滋养生命)的要领(根本)。庄子认为应该如何来养生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齐物论》)就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凭借有限的东西去追求无限的东西,势必疲困不堪神伤体乏,所以像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去索求无尽的知识,那必然疲困不堪、神伤体乏了。做世人所谓的好事而不靠近虚名,做世人所谓的坏事而不靠近刑罚。遵循中正之道并把它作为原则,这样就可以保护自身、保全天性、奉养父母,并且能享尽天年了。这也就是说,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法达成的目标只会让自身疲倦不堪,所以应该遵循中正之道,做到顺应自然。
庄子接下来讲述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姓丁的厨师)为文惠君解牛(把牛的各个部位分割开来)时手法娴熟、技艺高超,文惠君十分惊叹并询问他解牛的技术为何高超到如此地步,庖丁回答说:“我所喜好和尊崇的是‘道’,这比技术要更加高深。刚开始我解牛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头整牛;过了三年之后,看到的就不是牛的整体了(而是牛的结构部位);而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感受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牛了。依照牛天然的生理结构,劈击筋骨相连的大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处,全都顺着牛体原本的结构去分割,从不碰触不宜下刀的地方,更不会硬生生去砍牛骨。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切割肉;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更换一把刀,因为用刀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我已经用它分解过几千头牛了,但是这把刀的刀刃还像刚刚磨过一样锋利。牛的骨节间是有空隙的,刀刃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用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骨节之间的空隙中,空隙就显得很宽,刀刃运转回旋就很宽绰并且还有余地(游刃有余即出自此处),因此十九年了我的刀还像刚刚磨过一样锋利。即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难于下刀,还是会十分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缓慢用刀。等到牛全部分解,牛的部位像土堆积在地上,然后我才会提着刀站在那里,轻松地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即出自此处),把刀擦拭好收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从中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据《庄子·齐物论》)我们看到,庖丁顶尖的解牛技艺是在他尊崇的“道”的指引下发展出来的。庖丁讲述好坏厨师更换刀具的周期不同,体现了顺应牛本身的生理结构是保护刀刃免受损伤的关键。而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依然谨慎用刀,则体现了谨慎面对难题的态度。所以笔者猜测,文惠君从庖丁的话中领悟到的养生的道理,就是要尊崇“道”,要在处世时谨慎地顺应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如此才能保全自身免受损害。
庄子还讲述了秦失(老子的朋友)吊唁老子的故事。老子去世了,秦失前往吊唁,大哭了三声之后就走出了灵堂。老子的弟子质疑秦失的吊唁过于简单,不是朋友所为。秦失回应说:“这样吊唁朋友当然是可以的。原本我以为你们也像老子一样超凡脱俗,现在看起来并不是这样。刚才我进入灵房吊唁,看到有老人为之哭泣,就像哭泣自己的孩子一样;有少年为之哭泣,就像哭泣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们都到了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不得已要说一些话,本不想哭泣却不得已要哭泣。这种行为属于违反天意、违背真情,忘掉了要遵循上天的意愿,古人把这称作遁天之刑(违背自然之道的过失)。”秦失接下来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齐物论》)就是说老子的到来,是应时而生;老子的去世,是顺应自然的安排。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哀伤和快乐就不能进入心怀,古代的人把这叫作顺从上天解脱了倒悬之苦。《庄子·至乐》中也记述着一个与此相似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前去吊唁,却看到庄子正在坐着敲盆唱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共同生活这么久,养育子女直到衰老去世。现在她去世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也太过分了吧!”庄子回答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就是说你说得并不正确。当她刚刚去世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感悟到她原本就没有生命(这是从齐同了生死的境界得到的结论),不光没有生命而且原本就没有形体,不光没有形体而且原本就没有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慢慢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现在又从拥有生命变化到了死亡的状态,这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去世的人安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在她旁边大声哭泣,我认为这是没有通晓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这种行为。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秦失和庄子都认为,亲友离世是上天的意愿、自然的安排,所以人应该免除悲伤、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通晓了天命,免除了情绪的波动。
至此,我们对庄子心中养生的要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他看来,滋养生命的关键,就是要遵从上天的意愿和自然的安排,顺应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不为外物所累,免除情绪波动,以安时处顺、顺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对大千世界。
(本文节选自《中华哲学史:先秦编》)
《中华哲学史:先秦编》
张新宇 著
新华出版社 2020年6月
ISBN:978-7-5166-5109-4
定价: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