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喻友旺活动现场进行“不忘初心”励志分享。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8月28日上午,一辆小车悄然驶抵长报集团大楼。喻友旺走下车,拎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他刚刚筹措的50万元现金。  他为2021“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喻友旺爱心助学捐赠仪式而来。经过长江日报长江公益、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前期征选,100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子即将每人领到5000元助学金。
受助大学生领到助学金。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在手机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喻友旺无论多忙,也要坚持用这种面对面“发红包”的传统方式,与他捐助的学子见面。并且,他还坚持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与学子们分享人生。  这次,他鼓励孩子们“不忘初心”,记得人生最初的梦想,“要像顽强的种子一样”。  爱心助学,喻友旺持续不断,干了28年。  “今年的助学金,我找朋友借了一部分”
喻友旺将助学金送到学子们手中。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喻友旺拎来的助学金由工作人员现场清点,并一份份装入大红色的助学金信封,再由他亲手送到孩子们手中,并一一握手问候。  身在建筑行业,喻友旺每次的助学款都需事先从工程款上调配。通常高考结束后,他就会开始筹措资金。“现金流对建筑行业很重要,既要做好调配计划保证工程正常运转,又要在开学前把助学金发放到位。”近几年整个建筑行业遇冷,喻友旺的企业也多次面临过困境,但哪怕暂时借钱,他也一直将助学坚持下去,惦记的总是难以割舍的学子。  今年,喻友旺计划拿出300万元左右助学,“调配的资金有200多万,我找朋友借了一部分,等回款后再把钱还上,但助学金必须按时送到孩子们手中,9月份就要开学了”。
受资助者当年收到的汇款单。  1993年下海经商赚得第一桶金后,喻友旺就开始了他的助学路。迄今为止助学捐资超过7000万元,帮助1.6万余名学子。他坚持力所能及地助学,在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眼里他是“湖北首善”。  “最初我手头并不宽裕,一路捐资助学的行为也让周围人对我产生‘神经病’‘唱高调’等印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了解加深,大家成为好友,也更理解和支持他的助学行动,有些朋友还会一起加入捐资队伍中。  喻友旺说:“我不是像别人所说的‘好大个老板’!我是个什么老板呢?我总是定性自己充其量就是个项目经理,说透彻一点就是个包工头。”喻友旺说,自己持续28年捐资助学,源于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尽力帮助寒门学子”
在场受助学子认真聆听喻友旺的励志分享。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喻友旺出生在武汉市新洲区一个贫困农家,家中兄弟姐妹共7人。高二那年,为了5毛钱的资料费,母亲出门连借三家,依旧空手而归。当时母亲无助、绝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   “只好用米代钱,这意味着家里原本不多的口粮又要为我省出来。背着米走在返校路上,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下定决心:如果我以后有了钱,一定要尽力帮助寒门学子,让无助、绝望的母亲少一些、再少一些。”  带着这一份“最初的梦想”,喻友旺当过工人、干过会计、也当过副厂长,每一个岗位都竭尽全力踏实做好,同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经常读书看报。“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机会定能垂青有准备的人。”
武汉晚报“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报道资料。  1993年,喻友旺辞职下海赚到“第一桶金”5万元,便拿出其中8000元资助村里40多户困难户。“当时一位受助老人感动得哭了起来。”这段经历让喻友旺感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之乐,也成为他打拼路上的精神源泉之一。  从一名高考落榜青年,到现在的湖北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省人大代表、中欣建设集团董事长,喻友旺以他自己一直以来的奋斗,与到场学子们分享四点人生感悟:第一,贫穷是一种财富;第二,要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坚定奋斗决心;第三,要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还是社会合力的结果”;第四,要坚信美好社会应该充满爱的主旋律,以后也应该关注弱势群体,让社会充满爱。  在喻友旺眼里,每个受资助的孩子就是一颗“爱的种子”。一个孩子可能影响一个家庭,爱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能影响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就是浇灌顽强的种子,一定能开出梦想的花”。  考上北大的受捐学子:我们应该用与之相配的精神,承担起责任
以691分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受助学生吴睿现场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喻友旺捐资助学的善举赢得了在场学生和家长的阵阵掌声,他的分享让孩子们深受感染和鼓舞。  今年以691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吴睿动情说到:“我的家境并不宽裕,但这从来不是我退缩的理由。父母倾尽全力将我送出深山,来到武汉,让我接受良好教育。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高考中获得了理想成绩。喻友旺先生的捐助为我们点亮了希望之光,我们就应该用与之相配的精神,用感动奋发的拼搏,承担起属于自己、属于武汉人、属于荆楚学子、属于中国新青年的责任。”  “责任”二字在吴睿的心中已经细化成对未来的规划,他今年被八年制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录取,“医学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学成毕业后我想回到武汉,报效家乡,服务百姓”。  来自新洲区的双胞胎兄妹胡枭谋、胡枭月听完喻友旺的分享演讲,表示“很受鼓舞。”  今年高考,哥哥胡枭谋以589分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妹妹胡枭月以642分被上海科技大学录取。兄妹俩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对未来之路他们已有打算。“本科毕业想继续深造读研,喻友旺先生今天的分享对我们坚定信心、信念是很大的鼓舞,我们会一路前行”。  链接>>>持续23年的筑梦行动,传递城市大爱  “帮困境大学生交学费”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由长江日报长江公益、携手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作为武汉地区慈善公益助学品牌,活动已持续23年。  一颗爱心,成就一个梦想;一份温暖,点燃一份希望;一次善举,改变一生航向。  23年前,长江日报、武汉晚报联合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起发起这项帮扶行动,帮助困境大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门,传递这座城市的大爱精神。至今,活动已帮助1.6万余名困境学生圆梦大学,他们中的不少人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也满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2017年受捐助的大学生董燕今年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就将四年来结余的4060元捐助款转捐给大二困境学生梅晨(化名),让爱心以这样的方式不断传递。她说:“得到捐助后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父亲一直教育我要回馈社会,在自食其力后要帮助更多困境大学生。”  拥有二胡天赋的寒门学子向旺,曾因父亲的重病差点让他的音乐梦遥不可及,在本报扶助行动的帮助下,他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在维也纳音乐厅圆梦。在大学期间,向旺利用寒暑假去养老院、福利院慰问演出,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把自己的音乐梦想向更多人传递。(长江日报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揭兴旺 吴静)   【编辑:张玲】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8万获赞 169.2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