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九峰山摩崖岩面整体面貌。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长江日报8月27日讯自唐代以来,武昌南郊九峰山就以其群峰巍峨、风景秀美,被视为风水宝地。明初九峰山狮子岩下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正觉寺,岩上刻有“御制谕僧无念”文和五首诗文。如今,正觉寺已不存,原址上建了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石刻仍保存于陵园岩壁之上。
九峰山摩崖“御制谕僧无念”石刻(局部)。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8月25日,长江日报记者随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赴东湖高新区九峰山探访九峰山摩崖,试图揭开明初洪武年间无念禅师的身世。  石刻文字和石刻像均为无念禅师弟子所刻
九峰山摩崖“御制谕僧无念”石刻下方木龛内有明朝官员塑像。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岩壁位于陵园中心位置,壁前搭有雨棚保护。岩壁中间镶有1988年立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御制谕僧无念”在岩壁右侧,以小楷写成,全文930字,已剥落30余字,记述了朱元璋召见无念禅师的经过,刻字周围镌刻有九龙腾跃、祥云漫卷图案。五首诗文,为朱元璋召见无念禅师后所赐。石刻下方,有一木龛,龛中有一明朝官员上半身塑像,推测为今人放置。  石刻左边岩体上刻有一名僧人素描石刻像。僧人脚著草履,正襟端坐于石座之上,目视前方,神志安详。石刻像左上方刻一诗云:“空有空无得正因,其中妙用是源真。本师住世无人敬,现灭应须假幻身。”这位僧人便是受到朱元璋召见,获得皇家礼遇的无念禅师。
九峰山摩崖无念禅师石刻像。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志斌介绍,洪武三十年(1397),无念禅师徒弟胜学在九峰山狮子峰前石崖上开龛(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将朱元璋所赐诗文刻于其上。龛高1.6米,宽0.97米,龛额用刻篆书“御制”二字,记述朱元璋召见无念经过,并刻诗五首:《题僧无念九岁出家》《舟归武昌》《武昌归隐》《怀僧无念物赐松实诗》《赐僧无念诗》。  无念禅师于永乐三年(1405)圆寂后,弟子又在龛左侧刻无念像。像左上方题七言四句谒语,右上方刻“武昌九峰山无念禅师画像”字样。  楚王朱桢向朱元璋推荐无念禅师
楚王朱桢为无念禅师修建的正觉禅师复原图。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930字“御制谕僧无念”石刻文记载,无念禅师九岁出家,拜无极和尚为师,后东游姑苏(今苏州),从学万峰蔚禅师。归隐宝林寺后,遭遇朱元璋、陈友谅大战,寺庙损毁,无念禅师一人坚守荒墟数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兴文化,僧众云集,宝林寺重建。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孝慈皇后)去世,已就藩武昌的朱元璋第六子朱祯,为马皇后做“超度大会”,并在九峰山建筑寺庙,安顿超度大会中所结识的高僧无念禅师。无念禅师在武昌地区弘法,德高望重,相貌福德,行为慈悲,心有块垒者见到他不开口说话,心中不平之气就消散了。  通过多次做佛事,无念禅师深得朱祯信任,于是将无念禅师推荐给父皇朱元璋。无念禅师受到朱元璋召见,在便殿,朱元璋命坐。无念回答问题,令朱元璋满意。朱元璋想留无念在京城古寺里,无念推辞。朱元璋“厚赐,遣中官送还”。无念禅师回武昌时,带回朱元璋御赐寺额“九峰正觉禅寺”和所赐诗文。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宋贝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九峰山摩崖石刻。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元璋再请无念到京城相见,并赐诗文和松实。  无念禅师81岁时去世,“塔全身于九峰狮子岩之阳”,即无念禅师葬于九峰摩崖南边的塔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武黎嵩副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九峰摩崖五首诗文,其中《怀赠无念特赐松实诗》之序,表露出朱元璋“艰于治化”的焦虑,有其自身早年经历的投射,欲借“大觉金仙之道飞”“不教而化,不治而不乱”,达到一统天下、长治久安的目的。九峰山摩崖对武汉地区佛教史,对朱元璋的佛教思想及治世态度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谈何燕 向磊)  【编辑:丁翾】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5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