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有一种好叫你对象觉得对你好;

有一种知道叫我以为你知道;

有一种简单叫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

你是否也有过上述这样的经历呢?

这可是与一种心理效应有关——

虚假同感偏差!

01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李·罗斯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他让志愿者做出一个选择: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乔伊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三十分钟。罗斯选取的志愿者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同意挂上广告牌,另一半则不同意。然后,罗斯让同意的和不同意的志愿者分别猜测其他人是否会同意挂广告牌,同时会选择哪种方式;同时猜测那些与他们选择不一致的人的特征属性。

结果,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志愿者中,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并且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这么做的志愿者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并且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李·罗斯的这项实验是为了论证“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特性强加在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

这种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虚假同感偏差”。

通俗一点说,即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而那些和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无疑都是某些方面的“怪胎”。

02

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虽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反映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哲理,就是我们总喜欢“以己度人”。这在心理学上属于“虚假同感偏差”。

这就是虚假同感偏差的体现,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换位思考的心理表现,即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衡量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并未想到将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用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所以才会觉得别人的所作所为无法理解。我们不仅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且,还必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而且,虚假同感偏差除了会导致我们的社会知觉出错以外,可能还会导致“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有些父母和老师总认为好学生从来不玩游戏,我们听了觉得有道理,有同感,于是我们很可能就会高估不玩游戏的好学生的数量,甚至认为,玩游戏就是做不了好学生。

于是父母开始给孩子施压,周末学习,假期学习,周一到周五理所当然的学习。孩子脆弱的内心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扭曲,逐渐走向极端,悲剧开始,有的孩子用抑郁和自杀的方式跟压迫他的家长和学校来了一次悲烈的诀别。

这里还有一个鱼头和鱼尾的故事。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五十年,吃鱼的时候老爷爷总是把鱼头夹给老奶奶,老奶奶总是把鱼尾夹给老爷爷,但实际上老爷爷喜欢吃鱼头却吃了五十年的鱼尾,老奶奶喜欢吃鱼尾却吃了五十年的鱼头。

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我喜欢吃的你应该也喜欢吃,所以我把我喜欢吃的让给你”。尽管他们的本意是为对方好。但是实际上这带给对方的未必是真正的“好”。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虚假同感偏差”的存在,那就需要我们牢记一件事情:“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别人就会喜欢,你觉得好的东西别人并不一定觉得好。”

从内心真正地接受:“我们不一样”,也许才是求同存异,达成理解的开端。

03

曾经看到过一件事:一个小女孩和父母去购物,有两种拎袋可供挑选,分别是粉的和黑色。众所周知的是,黑色耐脏,但是小女孩却喜欢粉色。

家长在女孩的几番反抗后,依旧遵循自己的原则,购买了黑色的拎袋。

夹杂着女孩的哭闹,家长说出一句话:黑色不是挺好,都给你买了,还那么多事。乍看来,觉得这位家长并未考虑到女孩的感受,细细琢磨,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生活中,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体谅别人,并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很多人都非常努力地试图改变别人,却事与愿违,其原因就在于不会换位思考。无法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自然也就解决不了对方的问题。

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的感受。

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仍局限于自己设定的小圈圈之中,而根本无法体会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而只有真正地移情,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以自己的意向去替别人做决定;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他人;减少虚假同感偏差,减少不必要麻烦。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感觉或想法强加给他人,而是要多为彼此预留一点空间,懂得倾听他人的声音,用宽容豁达的姿态来面对他人,面对人生。

举报/反馈

老张教育新思享

80.1万获赞 12.2万粉丝
20多年教学经历,主参编数学类的60余部
中小学教师,皖蒙城县双涧中学,教育领域爱好者,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