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8月19日电 党史学习热潮一波接一波,为民办实事一件又一件,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花乡药谷”的产品远销四方……今年以来,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谱写了一曲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大合唱”。
大医精诚项目效果图
灵山花乡药谷双创中心是即墨区引入的首家国家级农业孵化平台
聚力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
坚持规模化特色化数字化,筑牢一产“压舱石”。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完成500亩高油酸花生种植;引进青岛农业大学蔬菜科技育苗项目;创建“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合作社 农户”合作模式,以正大饲料为龙头带动玉米规模化种植,实现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挖掘并培育了灵山韭菜、即墨丹参、田小磨、果香天下、沃家泊子蓝莓、大地欢歌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灵山韭菜”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即墨丹参”“即墨黄芩”已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审核;“沃家泊子蓝莓”入选采食即墨名录。探索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打造互联网 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引进建设“一叮到家”“采食即墨”“大地欢歌”“玫瑰圣地”等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矩阵,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规划建设3800平方米智慧农业体验馆项目和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
坚持拓增量优存量,增强二产“发动机”。抓住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列入青岛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青岛蓝谷药业、瑞利生物医药、大医精诚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抓存量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投资5000万元,建设丹参茶加工项目、大医精诚中药经典名方加工项目,促进中药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增强带动效应。
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三产“新引擎”。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岚前岭民宿、康尔健中药科普馆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文化、科普路线。发展工业旅游。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体验馆、智慧农业平台、蓝谷海洋及中医药科普体验馆。建立“乡村振兴”研学中心。以双创中心为主体与青岛旅游集团、四川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企业建立合作,将灵山丰富的旅游、研学资源串点连线,面向政府、协会、企业、学校等对象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研学路线、观摩路线。
美丽乡村宜居生活
“党群同心·共建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宜居乡村,促进生态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真招”。大力推进“党群同心·共建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载体,围绕“党群关系美、乡村环境美、农村风尚美”的“三美”目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3.5万余人次,出动环卫工人1.1万余人次、各类机械2150台次,对各网格进行了全方位整治工作,切实改善了全域人居环境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出实效”。高标准推进孟沙河河道治理、泊子路、华义路等道路修建、养护工程,稳步提高农村公路路网水平;按照污水治理三年计划,在片区内11个村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加快推进孟沙河社区幼儿园、乡村记忆馆、党群服务中心的内部装修及布展。
产居融合新型社区
万亩丹参播种
“党建 文化”融合,助推组织振兴
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水平。邀请区委党校、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讲授法律、政策、法规等内容,分批次对网格支部书记、村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进行现场授课。坚持走出去,到党建工作较为优秀的街道和村庄考察学习,提高村庄支部书记、党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使党员干部学有标杆、追有榜样。积极打造吴家岭即墨县委成立旧址、灵山红色教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阵地,以灵山红色教育纪念馆创建了“红色旅游点 乡村记忆馆 养生谷社区 双创中心 特色采摘园”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今年以来共接待100多批次4000多人次参观学习。
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功能。搭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党建、治理、服务等功能,推动人员和职能下沉,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理顺服务办理流程,用好网上办理渠道,切实解决两个区位合并之后地域面积增大,村民办事跑远路的问题。(孙琳 孙聪 张苗贤)
举报/反馈

金台资讯

636万获赞 89.6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