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日,之于青岛人,最大的事莫过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正式启用。
8月11日19点57分,随着青岛航空9779次航班起飞,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送走最后一个航班。而在顺利完成调机任务等各项转场工作的凌晨前后,流亭机场的跑道灯、机坪高杆灯、航站楼灯、塔台灯,以及航站楼上绿色的“QINGDAO”标识依次关闭。一场简单的闭灯仪式,属于青岛的39年流亭篇章圆满落幕。
与此同时,采取“整体迁建、一夜转场”模式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这不仅是中国民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性整体转场,更意味着青岛此次也拥有了国内民航最高运行等级4F级的机场。
8月12日0时,胶东国际机场“整装待发”,立即投入“全勤”运营。
此时此刻,你会发现,“今夜无眠”的不仅是青岛人的朋友圈,山东各地的友人也在转发与新机场有关的信息。足可见,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是青岛的大事,亦是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省的一件盛事。
城市心观察第638期
撰文/陈明一
编辑/胡佳敏
再见流亭,一座城在旧址上蝶变
从流亭到胶东,这座城市经历了什么?
7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印发通知,明确青岛地区空域方案于2021年8月12日零时正式启用。
从时间上来说,青岛用了一个月来与流亭机场告别,并以此为准备迎接全新启用的胶东机场;从交通维度上来看,青岛正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海上有青岛,心中无红尘”“流亭再见,胶东你好”频频刷爆朋友圈,这些热搜的文案和视频足以证明,流亭机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回忆。
岁月上溯,青岛流亭机场建成于1944年,系T型跑道,南北长1019.32米,东西长973.09米,宽均为50米,砼道厚15厘米。1982年,民航青岛站建站复航,流亭机场由军用机场转身,开始承担民航任务。
自此,几经扩建,以及名称的更迭,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由一座小航站,不断发展成为山东第一大机场和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至2019年末,流亭机场拥有航线数203条,其中国内航线166条,国际及地区航线37条(洲际及远程航线12条),通航城市126座。2019年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2556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25.6万吨,客、货吞吐量分别居全国千万级机场排名第16位和第14位。
“流亭”,这一“仙气缭绕”的名字,让青岛在世人的印象中更加浪漫与诗意,或许,与其定位一样略显“秀气”——一条跑道、14个廊桥机位,4E级的流亭机场,无法承接一个飞速开放发展的青岛,显然已超负荷运转多年。
这是属于流亭机场的“光辉岁月”,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的新使命亦刚刚开始。
翻看规划,如果流亭机场腾挪,原来土地将有更具多元化的可能。
机场的搬迁势必会带动城区物流、人力资源、贸易等产业链的更迭,或许,这会成为原城区发展的新难题。然而,机场的搬迁更代表着一块被束缚的空间彻底释放,如何利用好这片空间,城区的商业、产业规划或将迎来新机遇。
于此,流亭机场的未来,与城阳的发展亦相辅相成。
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解宏劲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机场转场后,流亭机场周边区域将是城阳区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市、区各级各部门对流亭机场周边区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研讨。
目前,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组织开展《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城阳区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联动开展《青岛市城阳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流亭机场区域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规划研究工作。城阳区已启动流亭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或许,摆脱机场所在区域的“郊区”印象,未来的城阳将在发展定位上愈发向着核心主城区靠拢。医疗、教育、商业,甚至系统产业布局等将会获得更高层次的规划,城阳显然拥有更多可以尝试的发展机遇。
从2021年城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未来这33平方公里的重点定位方向:城阳正找准现有产业与新导入产业契合点,大力引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建设青岛城市副中心。
远不在距离,远在于谋略
站在青岛看全国,与站在全国看青岛是不一样的。
直至今日,胶东机场仍旧是各个社群的热门话题,随之而来总不能避免一些小“争议”,比如,这组常见的对话。
“胶东机场的距离稍微有点远,去一趟感觉时间挺赶。”
“以你我为例,一年能坐几次飞机呢?若是偶尔坐几次,为何不能提前规划时间?重点不在距离,而在于面向胶东经济圈的城市策。”
就在胶东机场启用的第二天,8月13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召开了胶东经济圈协同立法工作视频会议。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梳理研究协同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打破行政壁垒。
“打破壁垒”,寓意深刻。
犹记得,去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上,胶东五市交通一体化方案出炉。方案提出,要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一体化发展,致力于构建外部与国际国内畅通、内部五市快捷通达的综合运输通道,打造“陆海空天地”综合交通枢纽。
此时,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青岛依然要率先垂范,走出自我城市认知,将视野着眼至大区。不得不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应时应景,成为胶东一体化进程的有力助推。
那么,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交通到底有多重要?
回望青岛建置130年的发展历程,交通一直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命脉。
1861年开埠的烟台港,比青岛港早了整整30年。1904年,胶济线通车,铁路带来的巨大运力与源源不断的人气,让曾经的“小渔村”青岛逐渐形成了超越百年的领先优势。
事实上,早在流亭机场时期,与青岛的紧邻烟台、潍坊等城市,虽然也有机场,但由于航班数量的局限,均开通了往返流亭机场的巴士。
彼时,流亭机场已经在胶东经济圈形成了巨大的核心吸力。只不过,这一种吸力仅停留在交通便捷层面,而胶东国际机场却大不一样,其肩负着胶东经济圈的交通枢纽、物流核心、产业集聚等重任。
因此,当潍坊等地的网友纷纷点赞胶东机场,实为在赞叹其对于胶东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动。而之于青岛,胶东机场可以为城市汇聚更多来自周边城市的资源,人流,物流,在这基础上依托临空经济区建设和机场本身庞大的现代消费场景,可以更多激发周边区域的产业、企业和旅客的消费力,为青岛所用。
诚然,城市需要进行格局的重新规划,离不开航空港等交通板块带来的高效便捷;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落地,亦离不开城市的转型升级。从这一角度来说,国际枢纽机场的建设与城市发展,互相成就。
最简单的例子,依托新机场启用的契机,这些年,胶州一直在打造139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并通过构建“3+4+4”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一条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同级别。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而根据官方提供的意义剖析:胶东机场的启用,有利于实现建设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和“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的目标,形成航空运输服务、通用航空运营、航空研发与制造、临空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高端航空产业体系,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有利于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完备的临空产业体系。
相较于流亭机场,更平铺直叙的“胶东”二字,或许是在为青岛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命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谋划胶东经济圈的气魄。
看到此处,是不是又萌生“青岛再一次为区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自豪呢?
最后,请熟记青岛为市民往来胶东机场规划的“4631”集疏运体系,非常实用——“4”是指两横(G20青银高速、G22青兰高速)和两纵(G15沈海高速、S62新机场高速)四条高速公路;“6”是指三横(G204、春阳路、正阳路)和三纵(双元路、李王路、站前大道)六条全天候保障道路;“3”是指为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地铁8号线三条轨道交通;“1”是指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
当围绕新机场辐射整个胶东经济圈的规划布局逐步由“梦想变成现实”,一幅以青岛为核的胶东发展蓝图,已然浮出水面。
凤凰网青岛综合
文章授权转载自:界面山东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分享
举报/反馈

凤凰网青岛

7.2万获赞 9746粉丝
凤凰网青岛,权威、深度、就做不同!
青岛凤凰联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