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京交通广播」
导 读
“原本卖10块钱一瓶的椰子水,1块8就能买到!还有20多天才过期,妥妥能喝完!”近年来,以“进口食品折扣店”名义主营临期食品的店铺开始在街头出现,同样品牌却价格低廉,大部分临期食品已过保质期2/3时限,并且越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折扣力度越大。看似便宜的临期商品从哪儿来的?究竟是否安全?跟着小九一起了解一下吧。
△临期超市的饮料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法国巴黎水5元一瓶有时候还买一送一、出前一丁的杯面价格不到4元、卫龙的辣条一袋才5毛……打开装满饮料的冰箱和囤满零食的储物柜,26岁的成都白领舒栎对自己家里的一大堆临期食品如数家珍。
这些“战利品”都来自舒栎小区附近的一家临期食品超市,下班后舒栎总爱去逛逛。她发现,这家超市里有很多网红进口小零食,也有很多近几年兴起的新零售品牌,但当这些商品出现在眼前的货架,它们的身价便跌了不少,“买多少也不心疼”。
在很多商场、超市里,一些临期食品不仅不愁销,还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甚至在部分城市,有不少专门售卖临期商品的特卖商店应运而生。
“临期食品”线上同样火爆
一些年轻人对临期食品的消费热情催生了线下临期食品市场新经营业态的出现,更有不少年轻人在线上“薅羊毛”。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中输入“临期食品”后,发现有很多带有“裸价”“折扣”字样的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特卖网店,店里有不同类型的包装食品可供下单购买;手机上也可搜索到多款专门网购临期食品的应用和微信小程序。
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与临期食品相关的社区里,数以万计的成员在分享购物心得,如豆瓣网站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去年9月创建以来,成员数量持续上升,目前已超过7万。“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成为这些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某社交平台上显示,“我爱临期食品”小组有四万多成员。
据报道,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其中以年轻人为主,包括90后、大学生、二三线城市上班族等。一盒售价15元的曲奇,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只要8元就能买到。便宜划算,成为不少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临期食品从哪儿来?
首先,这个事是有相关规定的。临期食品的概念其实由来已久,2012年初,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随后,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2012年前后,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临期食品市场正式起步的时间。
再者,食品从生产出来,到被吃进肚子里,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对市场判断、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保质期的损耗,现实中很难做到按期按需卖光所有食品。
最后,对于大型的商超、市场、以及便利店而言,有着更为严格的“保质期临界”要求。一般在到达保质期限的60%左右时,还没卖掉的这些食品便被定为“临期食品”,退回给供应商。
对于被打上“临期食品”标签的产品,供应商别无他法,只有重新拉回自己的仓库。
返运势必增加运输成本,运输途中也会产生损耗。再者部分食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返运使得保质期进一步缩短,还有不得不考虑的租金,以及时间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一个“赔”字!
因此,供货商大多选择把这类食品,就地处理。然而为了尽可能的挽回成本,低价卖出是最优的选择。
这样一来,围绕“临期食品”的全新商业模式便应运而生。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在低价获取货源后,于保质期前售出商品,赚取进货价与销售额之间的利润。
临期食品,真便宜么?安全么?
尽管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但是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面,“一分价钱一分货”,低价产品可能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
有专家表示,处于保质期内的临期食品,在包装完好、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在某数据网站统计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用户购买渠道统计图中,大型商超、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与社区生鲜连锁店位列前三位,线上和线下小型临期渠道次之。可以看出,传统的商超渠道及可触达的实体店铺,依然是顾客更信赖的消费渠道。
△北京的一家临期特卖商店中,明确展示原价和“临期价”。
但不可忽视的是,专业的临期特卖市场正在悄然铺开。针对临期食品的价格和安全情况,下面就对线下、线上的临期特卖渠道进行一下搜索比对。
在淘宝APP上尝试购买临期产品,在某店铺首页有海报大字宣传:“比超市更便宜。”
以某品牌酸奶为例,该临期店铺的优惠到手价格为35.9元,生产日期为2月;品牌旗舰店商品海报上的参考优惠到手价格为51.15元,生产日期注明为4月。
△左为临期酸奶,右为正价酸奶
商家表示,产品均为正规渠道产品,且在保质期内。
安全“捡漏”,专家给三点建议
理性选购,避免冲动:
选购临期食品时需注意查看保质期,应在保质期内将食品食用完。此外,要理性消费,不要因为优惠就大量囤货,无法吃完而超过保质期会造成浪费。
贮存得当,品质正常:
在购买临期商品时,要留心商品的保存条件是否和标签上描述的一致。同时要细心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状态改变等情况,不购买出现异常的食品。
谨慎选购,因品而异:
不同类别的食品保质期不同,其劣变的速度也不同。对于营养丰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如酸奶、果汁等,其变质速度非常快,这类临期食品应谨慎购买。对于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饼干、方便面及罐头食品等微生物不宜生长或生长速度较慢,其安全性相对会更高。
“临期食品”市场大,有卖点也有痛点
现在国家对食品浪费问题越来越重视,临期食品的二次上架销售既减轻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确是一举多得。部分省市对临期食品还出台了地方性管理规定,能不能界定为临期食品还得看临近保质期的天数。
△根据上海市、广州市、浙江省等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相关规定
也有医生给出临期食品选择的建议。
在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临期食品的售卖是一种“双赢”。目前,相关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还没有细则规范。如何加强监管、避免“临期”变“过期”,如何鼓励商家合法合规出售“临期商品”,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临期产品,网友这么说:
那么您会选择临期食品么?
对于食品保质期您有怎样的见解?
欢迎留言分享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9.2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