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有一个讥讽女性不守妇道的成语叫“人尽可夫”,但可能有朋友不知道,该成语首次出现时与贞洁毫无关系,而与亲情有关,当然主要与女人有关。
《左传·桓公十五年传》:郑厉公姬突因大臣祭(zhai)仲专擅国家大权,害怕危及自己的君位,就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他。
想来,郑厉公的脑子也是被驴踢了。古人云,疏不间亲,你让女婿杀老丈人,当女婿的怎么面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估计雍纠也很为难,结果被祭仲的女儿、自己的妻子雍姬发觉了。
得知这一可怕秘密的雍姬陷入了致命纠结中,一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一个是朝夕相伴的枕边人,谁生谁死就在她一念间。怎么办?雍姬左右为难,最后只好去找母亲请教。
这是一段载入史册的对话,雍姬问:“娘啊,您说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啊?”母亲说:“傻孩子,还用说吗?是个男人就可以当丈夫(人尽可夫),可父亲只有一个啊。”
雍姬接受了母亲的观点,就提醒父亲说:“您女婿想请客,但不在家里而是在城边,我想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来说一声。”
祭仲是把持和操纵郑国朝政的权臣,当然脑子不笨,而且也绝非善类,于是立刻杀了雍纠,将尸体扔在了一处水洼边(曝尸)。
郑厉公闻讯,知道大事不好,用车载着雍纠的尸体逃出了郑国(也算够义气),一边跑还一边埋怨说:“你这糊涂虫,这么大的事和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商量,死了也是活该”。
这则故事比较简单,但是古往今来,像雍姬这样在亲情之间无尽纠结的片段却一直在上演。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征伐不断,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刚刚还把酒言欢,述说什么秦晋之好、翁婿盟约、袍泽之谊和手足之情,等等,转眼就六亲不认、刀兵相见。而其中的女人们,却只能不由自主地陷身其中,像汪洋中的一条船,任由命运的滔天巨浪推向未知的尽头。
所以,在这里我特地写下雍姬的纠结,千载以下,致以无尽的同情。
最后再说下郑厉公姬突,这家伙也算个传奇人物。
想当年(公元前701年夏)他的老爹庄公去世,太子忽即位,但被宋庄公武力干涉内政,软硬兼施逼迫祭仲拥立了厉公。
公元前697年,厉公和祭仲闹翻,从此,在外流亡了足足17年,但就在这17年中,郑国硬生生换了三任国君。
公元前680年六月,郑厉公后逼迫郑国大夫傅瑕杀死时任国君郑子婴及其两个儿子,迎接厉公回国继位。但随后厉公以傅瑕对君主有二心为由,逼迫傅瑕自杀。傅瑕临死前说:“厚德无法报答,所以让我死。”
笔者倒是觉得厉公只是担心祭仲专权的一幕重演而已。
还有,厉公这人并不白给,当年他老爹庄公在位时,北戎入侵,厉公曾经给庄公献出骄兵之计,大败北戎。二次继位后,前675年,厉公帮助周惠王成功复位。因勤王有功,周惠王将郑武公时代从虎牢以东的土地赐给郑国,周朝领土再度缩小,而郑国因此复兴。
尽管如此,颇有韬略的姬突死后,还是得了一个谥号“厉”。 《谥法》曰:杀戮无辜曰厉。
有时候,历史还是公正的。当然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就怕人心坏了。
国学经典欣赏: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左传·桓公十五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