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7月28日电 题:中国女足怎么了?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林昊
三场小组赛,进6球,失17球,中国女足带着这样的成绩折戟东京奥运会,让人吃惊。
那支4月份还在绝境下逆转淘汰韩国队,获得奥运会入场券的中国女足,那支让苏州看台上老爷们痛哭流涕的铿锵玫瑰去哪了?
时间回到7月27日2:8输给荷兰队的惨案发生前。
7月25日,横滨的一个训练场,贾秀全怒了,连大风都盖不住他15分钟的训话。这一幕让人脑中飘过一个画面,2016年里约奥运会,刘国梁对着张继科大吼——醒醒啊,别懵啊,这可是奥运会!
这个场面何其相似,贾秀全也想叫醒眼前22朵“玫瑰”。大家低着头听训。彼时,中国队已0:5不敌巴西队,4:4险平赞比亚队,谁会想到,更大的惨案还在后面。
“老队员、新队员都有可能犯错!漏了就漏了,下场不漏或者少漏就行了!想想怎么放手一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多不容易。想再要参加,要花费巨大力量,才能亚洲出线。现在已经带领大家出线了,就在这个舞台上,你要怎么样去表演?”
7月21日、24日的两场小组赛赛后新闻发布会,贾秀全的中心思想就一个——自己担一切责,背所有锅。对外,他护犊,但关起门来,他也顾不上说话难听了。
“话都说这份上了,所有错我都担了,你们还有什么(包袱)?想想怎么放手一搏吧!”
来东京前,每个人心里都在盘算,赢一场(赞比亚)、平一场(巴西)、输一场(荷兰),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出线,也许还能再往前走走。可现实是,当35岁的巴西老将玛塔打进第一个进球,中国队年轻的后防开始全面决堤。再之后,面对矮小的赞比亚女足,中国队在3:1领先后,竟让1.53米的班达在我方禁区完成了帽子戏法。
当理想与现实乾坤颠倒,中国女足把自己逼上了绝境。27日,她们必须大比分战胜2019年法国世界杯亚军才能出线,谁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结果不太难看,输球不输人就行。
结果,又是惨案。最后一场,依然没有“醒过来”的中国女足后防被打成了筛子,被荷兰人连灌8球。
三场比赛,中国女足失球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7球,王霜、王珊珊和小将王妍雯的6个进球,依然无法遮住这个两位数的耻辱。
公平地说,贾秀全为这支女足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在他的铁腕治军下,女足无论是精神风貌、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体能储备上确实有很大进步,但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就是“结果决定论”,一切原因都能从结果倒推。
不可否认,这支奥运参赛队最大的问题是建队思路“本末倒置”。各种新人、新面孔出现在22人大名单中,其中,10人国际比赛经验不高于3场,5人连成年国家队出场次数都没有,13人为“95后”。而因各种原因,队中少了老将马君、娄佳惠,及前锋唐佳丽,加上后防中坚吴海燕因伤不能上场,导致这支新女足与打韩国那支比,早已物是人非、判若两队,在防御力、战斗力、经验值上先输一阵。
组队时,贾秀全初衷是希望带年轻人去大赛历练,积累经验,如果带个把新人参加还可接受,但一半都是新面孔,用奥运大赛为她们练兵,这个思维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奥运会不是练兵场,它是各国与地区之间最强战队的竞技场、比武场,大家想看的是强强对话,不是新人练级。
虽然前场王霜、王珊珊、张馨等经验丰富的球员在进攻端踢得有声有色,让人还能看出中国女足素养,但新人把守的后防线却是一地鸡毛,3场丢17球,让人难以接受。客观来说,因为疫情原因,奥运会前的中国女足没有一场国际赛事热身,这让初来奥运赛场的年轻人无所适从,被人进球就慌张,被人过了就分神,导致“破窗效应”加剧。
纵向看,这些年来,中国女足依然能打进世界杯和奥运会,亦能保持亚洲前三,但在世界舞台上与诸强横向对比,我们才发现,中国女足和她们的差距在被进一步拉大,铿锵玫瑰的复兴确实需要更长的时间、走更艰苦的路。
间隔了五年的奥运会,中国女足以惨败收场,让人始料未及。这可能也是31岁的王珊珊、29岁的王焱和张馨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新生代女足的未来、球迷的期待,有人来负责和买单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