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评论
魏金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回村里当老板、家门口上班正成为清远乡村新潮流。不少年轻人带着想法和技术回来,不断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清远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如何利用好这个巨大的资源,是各级党政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清远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力度持续加温,依托在外创业就业群体的人口、人才红利,逐步将返乡创业的活力融入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等方面,激发“归雁”的内生动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吸引更多“村里的人”回农村创业,可谓一举多得。不但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将消除“空心村”带来的各类安全隐患,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些人曾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回到家乡后将引发当地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涌现,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更显迫切,这就需要在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下足功夫。这些“村里的人”长期在外摸爬滚打,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跟人脉,如何变“孔雀东南飞”为“凤还巢”,值得各地思索。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清远陆续出台各种配套政策,成效初显。比如清新区推出“雁归工程”呼唤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不少人才回流,成为服务、实践乡村振兴的鲜活例子。
唤回更多“村里的人”返乡创业,社会各界还应该少一些“围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质疑,多一些支持。进一步从就业环境、政策扶持、财力扶持等多方面筑起人才引力波,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乡村能人回乡发光发热。通过这些人返乡创业带动的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人的在家门口圆创业梦、致富梦,推动形成“乡村兴”和“人气旺”的良性循环。
长远而言,清远还需大力培育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精英人物的精神面貌,是这个地域的精华所在。清远人“离土不离乡”的观念根深蒂固,“清远商会”更是遍布全省全国以及海外。每逢清明、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他们大都会想方设法回乡一聚,以解思乡之苦。贤达能人回乡,带回和传承了乡贤文化。这种乡贤文化也是一种母土文化,它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百姓、贴近乡村,如果开发培育和利用得好,是清远宝贵的精神富矿和发展潜力板,将极大地助力乡村振兴。
举报/反馈

南方新闻网

70.3万获赞 17.9万粉丝
南方新闻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新闻融合平台
南方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