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讯(李晨 蒋梦云)为挖掘庙街村的历史记忆,激发志愿者们的爱党爱国情怀。7月20日上午,平顶山学院赴舞钢市庙街乡青蔓乡间—申凤梅文艺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孟琳琳的带领下参观了舞钢市庙街乡庙街村村史馆,庙街乡老年大学副校长、老促会副会长杨付献老师向志愿者讲述了村中的历史文化人物以及先锋党员故事。

翻过岁月,铭记历史

杨老师首先为学生们讲述了舜帝和庙街村的历史渊源,以及舜帝曾经的名字--使牛郎的缘由、洗肚桥、舜王井的传说故事,曾经人们为了纪念舜帝修建舜王庙,由于民国时期被用来修建历山小学以促进新思想的传播,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图为庙街村村史馆内的情景。陈嘉鑫 摄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杨老师给志愿者介绍了许多英雄事迹。唐五深,抗日武装第二纵队队员,在1945年1月6日,所在部队被来自舞阳、朱兰、叶县、方城的日寇四面包围,企图彻底消灭抗日游击纵队,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后最终被击溃,唐五深重伤后仍然坚持作战,最终英勇牺牲。

如今90多岁的司建银老人,在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抗美援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60年回到家乡后一直关注庙街村教育事业,并把自己30多年的青春投到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听完杨老师的讲述后,一名志愿者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受到了庙街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我要以司建银老人家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品质,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争做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图为杨付献老师向志愿者讲述村史。郁静漪 摄

党策助力,党民同心

志愿者从杨老师口中了解到,从前的庙街村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后来,政府出资修路、搭桥并出台较为满意的扶贫政策,以及修建的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村民的思想文化。因为有了党的政策助力,才有了庙街村如今的发展,使村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步伐,深刻诠释了“党民一家亲”的真正内涵。

图为杨付献老师在接受志愿小记者采访时的场景。郁静漪 摄

庙街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为抗日战争做出许多贡献,这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共产党员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带领着村民向上、向好发展。党员们用生命浇灌信仰,每一个党员都在谱写着属于自己平凡却又伟大的故事,激励了志愿者们以爱国为青春底色,以青春浇灌汗水,向党员学习、向红色致敬。

举报/反馈

大河城乡

11.1万获赞 8780粉丝
报道城乡资讯,助力乡村振兴。
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