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邓斌 图) 7月17日,由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耿马县文化馆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作为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的演出剧目,在昆明剧院首演亮相。据悉,该剧是临沧市首部原创舞剧,由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报送参加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的评选,也是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文艺歌颂时代的具体实践。
《勐相耿坎-傣拳师》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首部原创民族舞剧。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以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女创拳”作为主线,展现了耿马民族团结、共同进步,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作品的创作初衷基于以下两点:
其一,耿马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居住着傣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彝族、回族、汉族等民族。作品意图将耿马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景象展现出来,讴歌党、讴歌新时代、讴歌民族团结,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精神。
其二,耿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不乏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耿马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更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宝藏。作为本土艺术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们传播出去,为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支撑。
舞剧主人公为一名傣族老者,他是耿马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创拳”的传承人。幼年时期,因为对“女创拳”的极大兴趣,他天天到竹林中的练拳场偷学,被师傅发现后,与自己的佤族小伙伴一起拜师于上一代“女创拳”传承人的门下。在日复一日的练拳过程中,他们的拳术日益精进,对“女创拳”也愈发痴迷。就在身边一同练拳的小伙伴们都渐渐长大、离开故土去各谋生路的时候,男主万般挣扎,他找到傣族智者康郎,在康郎的指引之下,男主重新回到了练拳场,继续自己的梦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与师傅的女儿一见钟情。在经过了“开门节”前的苦苦相思之后,男主在“开门节”之夜用一段“马鹿舞”向正在点蜡烛祈福的女主表达了心意。二人在各民族伙伴们的祝福中步入了婚姻,就在此时,师傅因为年事已高,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去世前,师傅嘱托男主,一定要将“女创拳”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故事以倒叙的手法展开,此时的男主已经是一位老者,他向自己的小孙女讲述着这一段往事,同时他与自己的好友——那位佤族朋友,在竹林练拳场中坚持向各族年轻人们传授着自己热爱的“女创拳”。学习拳法的人越来越多,男主用一生兑现了自己的梦想与承诺。
作品艺术特色突出,不同于“舞蹈诗”的是,作品选用了“舞剧”的形式,严格遵循戏剧剧本创作的规律,呈现了一个结构完整、戏剧要素齐全、内容丰满的故事,剧情充满戏剧矛盾和张力,剧中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更值一提的是,整个作品中,将耿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穿插其中,包括女创拳、傣族剪纸、傣绣、傣族漆器、傣族造纸术、康郎文化、“开门节”民俗文化、马鹿舞、紧那罗舞,以及耿马当地各民族特色文化与舞蹈等等。用一条线索、一个故事,串起了耿马民族文化特色。
该作品不仅仅是耿马自治县首部原创舞剧,同时也是临沧市首部原创舞剧,作品的编创实现了零的突破,具有该区域文艺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向传统致敬,也实现大胆创新和探索。
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充满惊喜的环节,带给观众一场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盛宴,引得演出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