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传统风俗摘编:传统节日风俗

本文图摘编于《长沙传统风俗大观》2017年版

1.春节

春节又称“过年”。狭义的“春节”应该是指新年到来之际(大年初一凌晨)及之后(正月十五日之前)的一段时间。一般而言,即向年前追溯到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之日,向后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在民间,春节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与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三大节日。

拜年
赞土地
门神画神荼与郁垒
接财神

2.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夜晚称“元宵”、“元夕”或“灯节”。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灯市
舞龙灯

3. 清明节

清明节,一般在三月初。又称三月节、踏青节。为祭祖扫墓之期。有祠堂聚会、上坟扫墓、踏青春游以及赛放风筝等习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为封坟立碑之日,断火冷食。清明又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挂山(扫墓)
清明踏青
清明戴柳

4.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约定俗成地成为纪念先秦时期楚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后,便与屈原流放之地的沅湘大地建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但楚地乡间却以为这一天是避邪、除瘴、祛疫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旧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月蚊蝇孳生,疠疫流行,楚人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恶月、毒月,重五之日是恶日、死亡之日,民俗忌“五”,遂改成“端午”。

悬菖蒲
吉祥粽
赛龙舟

5.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且与佛教、道教均有关的传统节日。也称祖宗节,是一个大规模的祭祖节日,其源可上溯至梁武帝时的“盂兰盆会”,有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相传目连为救出置身饿鬼群中的母亲而特设“盂兰盆会”,以供奉十方众僧。

鬼门关
盂兰盆法会
目连救母老剧照

6.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三秋恰半”,故称“中秋”,是夜月色比平时更明亮清澈,称“月夕”。中秋月圆象征人间团圆,素有亲人团聚的习俗。是日,亲友互赠月饼、糖果,家家团聚,吃牛肉炒茭瓜、鸭子、鲜藕、月饼等食品。有的农村中秋食芋头,谓剥芋头皮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妇女在中秋节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故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中秋拜月
中秋烧宝塔
举报/反馈

访古湖湘

1.4万获赞 1.1万粉丝
寻访历史和记忆中的湖南
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