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鄂璠
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时,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
摄影/鄂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修建的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从破土动工到建成历经十载,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让这条总干渠连同支渠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抬头是陡立千仞的悬崖,俯首是深达百米的峡谷,今日看来,红旗渠工程依然震撼。
“我在林州工作已经有六个年头,在林州工作时间越久,就越深刻地感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林州的传家宝,是我们林州特有的标签。”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时,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
林州优势 林州正在形成的优势之一,是培训优势。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久的将来林州就会集聚形成全国性的培训基地。摄影/刘林福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的传家宝和特有标签
《小康》·中国小康网:2018年,您就任林州市委书记一职时在表态发言中专门提到了“红旗渠精神”的“滋养激励”,您还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红旗渠修建故事的吗?
王宝玉:我是安阳人,从小就听父辈讲红旗渠故事。后来,我开始看连环画,也叫小人书,我清楚地记得那本《红旗渠》是河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共有152张插图,也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吴祖太、李茂德、董桃周、任羊成、张买江。我就想,如果能到红旗渠看看,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这应该是我对红旗渠的最初记忆。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还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红旗渠时有怎样的感触吗?
王宝玉:第一次亲眼看到红旗渠,那是2010年,在安阳市文峰区工作的时候。我们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到林州考察学习,考察期间,我们特意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那时的纪念馆还是老馆,分为序厅、干涸历史、太行山壮歌(上下篇)、今日红旗渠、亲切关怀和影视厅等几个部分。现在的纪念馆是新馆,2014年5月1日正式开放。在纪念馆里,桑林茂老汉的故事、飞虎神鹰任羊成的照片打动了我,让我感到震撼。
到林州工作后,我又多次去过红旗渠,还和班子的同志们一起走过红旗渠,也对着党员干部们讲过红旗渠精神,每一次都感到震撼,每一次都受到洗礼,每一次都备受鼓舞。我时常感觉到,在林州做市委书记,和在别的县(市、区)做书记不一样,压力更大,责任更大,使命更光荣。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本人是怎样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在您看来,红旗渠精神对林州这座城市有怎样的影响?
王宝玉:在我看来,红旗渠精神是人民意志和群众力量在党领导下的集中爆发、是守初心担使命抓落实的高度统一。红旗渠精神展现了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根本保证;红旗渠精神诠释了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的坚实根基;红旗渠精神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红旗渠精神彰显了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这是我们狠抓落实、筑梦圆梦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我在林州工作已经有六个年头,在林州工作时间越久,就越深刻地感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林州的传家宝,是我们林州特有的标签。
回顾林州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当年的“战太行、出太行”,还是今天的“富太行、美太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是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可以说,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让红旗渠精神再次闪耀,让红旗渠故乡再次出彩,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林州正在形成四大优势
《小康》·中国小康网:去年,林州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林州市也对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如何了?
王宝玉:林州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全市GDP完成560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从2017年的20亿到2019年突破30亿,再到2020年的33.3亿元,增长10.1%,稳居全省前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0元,增长3.8%;入选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截至4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83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年初预算目标的43.2%。
我们聚焦强县富民目标,坚持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业并举。一是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工业强市。二是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做强建筑品牌。三是实施全域创建,持续推动文旅提档升级。我们立足城乡互通融合,推进“三大工程”。坚持城市抓“双创”、农村抓振兴、城乡抓融合。一是抓城市“双创”。二是抓乡村振兴。三是抓城乡共通。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互动,优化“三大环境”。坚持生态环境、金融环境、营商环境三管齐下,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创新提升金融环境。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觉得林州最大的发展优势是什么?目前还有何不足?
王宝玉:关于林州发展最大的优势,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
第二是厚重的林州人精神。就是“执着、争先、不服输、爱家乡”的精神,这是刻在林州人骨子里的犟劲儿和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
第三是多年来集聚的良好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奋进发展,林州的生态环境、经济基础、发展平台、社会人脉,都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基础。特别是通过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通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林州的政治生态得到了净化提升,干部干事劲头更足了。通过深入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各种要素资源得以整合,发展合力得以汇聚,具备了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强劲势能、持久动能。
第四是正在形成的优势。一是交通优势。鹤辉高速已经复工,沿太行高速马上动工,内林高速即将开工,2~3年后林州将拥有4条高速、10个高速出口,各个乡镇将在10~15分钟内通达高速。包括安阳、林州都正在积极争取的太原—长治—安阳—濮阳—徐州的高铁,项目落地落实后将会实现林州大交通历史性的突破。二是环境优势。通过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行动、村(居)环境改善、全域旅游创建,极大改变了全市城乡的面貌,不仅林州人民感觉环境变了,更重要的是吸引到了域外的投资,越来越多的人来林州旅游观光、投资创业。三是培训优势。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久的将来林州就会集聚形成全国性的培训基地。四是人气优势。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市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将近10万人。加上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万人和正在推进的安阳学院林州校区3万人的教学规模,林州培养的大专以上人才将会突破5万人,这是林州正在加速形成的人才和人气优势。
在明晰优势的同时,我们更清醒认识到,林州的高质量发展才刚刚起步,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税收结构不尽合理,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债务压力较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仍需提升,林州在全省的位次还不高、在全国还没有占据一席之地。林州发展到现在,只能继续努力,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
壮大三大产业,推进三大工程,优化三大环境
《小康》·中国小康网:作为精神之城、文明之城,您认为林州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的关键何在?
王宝玉:林州是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站在新起点,要取得更持久、更高质量的发展,就要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既是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的过程,也是立足实际提质量快发展的过程。
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就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锚定我们产业不强、结构不优、城乡不平衡等问题短板,靶向发力,对症下药,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一是壮大“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以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载体平台,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精品钢深加工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真正挺起工业经济“脊梁”。全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建筑业二次腾飞。盯紧“旅游+培训+研学+写生+乡村振兴”方向,高标准建设红旗渠研学营地、最美奋斗者公园、石板岩“中国画谷”,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林州发展动能转换。
二是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大工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把林河公园作为今年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全速推进南水北调入林、太行水镇、遇见太行等重点项目,让城市更加宜居、更有韧性、更加智能。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基础支撑,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关键抓手,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乡村更有人气、更具活力。基层治理方面,要接续开展“全民洗城”“志愿服务”“清洁家园”活动,发挥好农民夜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逐步提升群众自己谋事、议事、主事、干事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
三是持续优化“生态、金融、营商”三大环境。认真落实“两山”理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压实责任、拉高标杆,充分发挥内因作用,不断提高存款、增加税收,确保“166”目标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营商环境方面,坚持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干、带头干、领着干,持续不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林州的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时刻保持“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的奋进状态,努力实现“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的奋斗目标。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7月上旬刊
举报/反馈

小康杂志社

189万获赞 12.5万粉丝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小康》杂志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