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8日,党的百年华诞前夕,党中央决定授予186名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正是其中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童朝晖于2020年1月18日就奔赴武汉,参加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获得“重症八仙”的美誉。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专业、专注,践行着一名医者、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连续战疫250余天 行程超1.5万公里
童朝晖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达32年,在应对每一次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中,他均以精湛的医术,出战必胜,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38岁的他承担了北京市SARS主检医师的艰巨任务,对大量临床观察患者进行筛查分检。同年4月,成为SARS定点医院的病区主任,带领团队取得了百余名患者无一例死亡的战绩。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连续创下多个第一:2008年发现北京市第一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诊治北京市第一例H7N9患者,2019年8月发现并成功救治北京市第一例H5N6禽流感患者,2019年11月诊断救治109年以来北京市首次出现的两例输入型肺鼠疫患者,彰显了首都医务工作者的大爱担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1月18日,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奔赴武汉。一到武汉,他就扎进隔离区,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把所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情况摸查了一遍。不仅如此,在危重症病房里,他对监控仪器的线路、导管等摆放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都逐一调整,并耐心给医生做示范解释,督促医务人员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
那段日子,他白天查房、救病患,晚上开会、写方案。忙碌之余,他还及时整理发现和思考,写诊疗日记,通过媒体分享给全国乃至世界的同行。他提出的“每个医疗队都要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鉴于早期重症、危重症患者不断增多,预后不良,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等多条建议都被中央指导组采纳,还参与了第2-8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第1-3版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诊疗方案的撰写。多项任务压身,巨大的体力透支,让他一下瘦了8斤。但是他却说:“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见了病人就要救;作为党员,国家有需要,就必须冲锋在前!”
武汉疫情缓解后,按照上级要求,他连续转战哈尔滨、吉林、青岛、北京、石家庄、通化等多地,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疫情期间,他连续战疫250余天,行程超过1.5万公里。在新冠重症病房里,他度过了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以及自己55岁的生日,参加了武汉和湖北的新冠疫情阻击战和多个地方的“局地疫情歼灭战”。
积极投身科普 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后,童朝晖抽出时间积极进行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宣传。2020年1月29日,童朝晖接受央视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向百姓介绍了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和成效,化解公众的紧张情绪;1月31日,他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的采访,解释实验室试验和临床有效性之间的差异,告诫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不盲从。
2月8日,童朝晖再次向百姓介绍了病毒和机体免疫规律,指出抗体会持续半年,一般康复患者半年内不会二次感染。随着出院患者日渐增多,患者对出院后如何康复存有困惑,他又通过中央电视台发声,提示大家安心静养,根据SARS康复患者的随访经验,告知大部分患者肺功能一年内可以康复。他的专业指导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名,话题浏览量达到8419.8万次。
在整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童朝晖发挥医学专家的专业特长,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客观公正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疑惑,普及科学知识,消除社会恐慌,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为疫情防治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增强了公众科学防范疫情意识和战胜疫情的决心。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90万获赞 196.5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