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陈彦
老城东南角外的黑虎泉,是济南名泉中最有阳刚之气的一个泉子——泉池池壁上的三个石雕兽首口中,三股泉水喷涌而出,如瀑似练,直泻池中,在池面激起三注浪花,声若虎啸,令人震撼。有人以为,黑虎泉之得名正是因为有那三只“虎头”的缘故,其实不然。恰恰相反,那“虎头”倒是因为该泉名为“黑虎泉”才有的。
在金元时期,黑虎泉一带还是老城之外十分荒凉的地方。黑虎泉藏身于悬崖峭壁之下,犬牙交错的乱石之中,一处石窦,水深莫测。特别是在夜间,风吹石窦,巨响如虎啸,令人感到阴森可怖。也有人说,那水窦中有一块巨石,形同黑虎,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人们称之为黑虎泉。至于黑虎泉得名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反正金代《名泉碑》中就已有著录了。对“黑虎泉”泉名阐释最形象的,是明代永乐年间诗人晏壁写的《黑虎泉》诗。诗曰:
石磻水府色苍苍,
深处浑如黑虎藏。
半夜朔风吹石裂,
一声清啸月无光。
另一位明代诗人刘敕的《咏黑虎泉》写得也很好:
悬崖之下碧潭深,
潭上悬崖欲几寻。
石漱湍声成虎吼,
泉喷清响作龙吟。
寒光一生常惊骨,
澄色千年可洗心。
最喜酒家多野趣,
相携同醉绿杨阴。
从两首诗“一声清啸月无光”、“石漱湍声成虎吼”等诗句即可看出,黑虎泉之得名,并不是因其“形”,而是因其“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出,明代那时候黑虎泉还是没有“虎头”的,不然,诗人就不会说是“浑如黑虎藏”了。
摄影:古济雪
黑虎泉筑了泉池而且安了兽首,应该是清代的事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刘鹗的《老残游记》。书中第三回写道:
这南门城外好大一条城河。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原来就在自己脚底下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从那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力量很大,从池子这边直冲到池子那面,然后转到两边,流入城河去了。
刘鹦所写的,是1903年《老残游记》发表之前的黑虎泉,可见当时泉池是只有一个石头雕兽首的。那么,黑虎泉泉池是什么时候成了三个兽首的呢?《济南市志》记道:“1931年8月3日,黑虎泉治理工程开工。10月13日完工。扩大泉池并挖深1.2米,四周砌以石壁及短墙,北墙留出水口,南墙增加喷水石雕龙头两个。”可知黑虎泉成为三只兽首,是在1931年的事情,距今才80年。
关于这三个兽首,还有一段趣话。据说,那三只虎还有性别之分呢——当中原有的那只是母虎,两边的是公虎。此说见诸济南文史专家秦若轼先生的文章《泉水铁事》,文章中写道:一排三个的石雕虎头,猛一看大体一样,但注意细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那个石雕虎头,与两边的虎头确有不同之处。从外形看,中间的那一个石雕虎头,稍宽的圆脸,杏眼,嘴张,威中含秀,像只“母虎”。两侧的石雕虎头,耳大头方,鼻大嘴宽,吊眼圆晴,漂亮的云卷毛,多一分雄壮威武,好似两只“公虎”左右相伴。
摄影:陈彦
秦若轼先生还指出,这后来增加的两个虎头,是原岳庙后街靠石牌坊西边路南的一家石匠铺雕刻的。至于以两只公虎伴原先的母虎,是不是石匠刻意而为,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黑虎泉的三只兽首,也有人认为那不是虎头,而是龙头或霸下(即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头,因为龙和霸下性喜水。其实,以“喜水”而断定它们不是虎头的人,恰恰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老虎也是喜水动物,而且母老虎是大型猫科动物中最喜水的。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野生老虎不仅喜欢泡在水中降体温,而且特别擅长游泳,一只美洲虎竟然能够渡过29公里的水面。可见,在黑虎泉泉池安装石雕虎头,既对应了“黑虎泉”泉名,也没有违背科学之处。
文字来源: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