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高考过后,青少年偷尝“禁果”后感染艾滋病例,近年来屡见不鲜。

“高考后的孩子十八九岁,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甚至偷尝‘禁果’,感染艾滋病毒的案例不少。”福建省疾控中心高危人群干预研究室潘蕴蛟指出。

调查中,他曾接触过两个这样的案例:

案例一:小江是一名男同性恋者,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里,结束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再加上好奇心理,他通过网络平台结识了一名同性,并与其发生了性行为。不久后,得知自己已染上艾滋病。

案例二:高考结束的暑假里,小丽结识了一名校外青年,面对对方的主动邀约,小丽自认为找到了释放情感和压力的空间。两人相谈甚欢后发生了性行为。

这是小丽第一次尝试这种行为,虽然对艾滋病有一些了解,但抱着侥幸心理使她追悔莫及。十九岁本应该是花一样的年华,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

据国家疾控中心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在15-24岁青年学生中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约3000例,平均每天报告8名学生艾滋病病例!对此,福建省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专家提醒,青少年感染艾滋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安全套使用率低,成为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蔓延主因

近年来,艾滋病的魔爪伸向高校校园。据有关调查发现,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6%-33%之间,而安全套使用率仅在20%左右,这是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根本原因。

福建省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副所长陈亮说,青年学生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是学生群体防护意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会这么巧一次就中招吧。”“以前总是认为这个病离自己还很遥远,甚至对别的学生感染的传闻嗤之以鼻。”在走访中,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帮助过的青年感染者中不止一次听到。

预防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家长谨记6点建议

截至目前,艾滋病仍然无法彻底治愈,这就意味着艾滋病在目前仍然是一种伴随人一生的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陈亮表示,在卫生、教育等部门开展工作的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对此,他给家长提6点建议:

1.家长带头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并可以借助一些艾滋病相关的新闻报道,与孩子一起讨论艾滋病知识、择友注意事项,安全性行为等知识。

2.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和社交圈。当孩子的生活规律、生活用品发生明显变化时,要留心观察了解;当孩子的朋友圈中高频次地出现校外人士时,不论同性还是异性,都值得高度关注。

3.提醒孩子,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同性还是异性,都应该避免在私密的空间(比如个人房间、宾馆房间、老师私人办公室、学校的仓储室等)与他们长时间独处。

4.多听少说,做孩子喜欢的家长,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5.根据孩子年龄,逐步教给孩子安全套方面的科学知识。包括什么是安全套,安全套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确使用,避免孩子因意外怀孕而损伤身体,因感染疾病而遗憾终身。

6.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很重要,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暑假生活,避免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来源:福建卫生报 记者 张鸿鹏

举报/反馈

福建卫生报

27.9万获赞 4.3万粉丝
抓住你的健康关键词,发出八闽医卫之声。
每周文摘报社官方账号,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