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古人云:“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德双方历经六年谈判,终于在1984年10月宣布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汽大众”),开启了上汽大众的进阶之旅。
从桑塔纳轿车起步,到现在拥有生产与销售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C级、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从只在上海生产,到现在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长沙等地都建有生产基地,上汽大众只用了37年的时间。
“上汽大众的成长与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作为我国最早的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启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合资合作的先河。”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说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已然成为国内汽车合资项目的巨擘,其旗下的大众品牌车型有桑塔纳家族、凌渡、帕萨特、辉昂、途观、途昂、途岳、途铠、途安等产品系列;斯柯达品牌车型有明锐、速派、柯迪亚克家族、柯珞克、柯米克家族等产品系列。
众所周知,企业的命运永远跟时代捆绑在一起,是时代发展的脚注。在过去的37年风雨历程中,上汽大众始终紧握时代发展脉搏,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内合资车企的代表之一。可以说,上汽大众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轨迹和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成果。
进阶“六重奏”
回顾37年的造车“简史”,上汽大众将其分为六个阶段:“六年谈判,合资先锋”“国产化攻坚,夯实基础”“滚动发展,励精图治”“调整转型,变革管理”“完善布局,跨越前进”“创新进取,持续发展”。
实际上,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企业,早在1978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就开始和中国接触。同年10月,中国机械代表团访欧,与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斯密特先生开始洽谈合资建设轿车企业事宜,中德合作的序幕也由此缓缓拉开。
1983年4月11日,上海汽车厂诞生了第一辆中国组装的桑塔纳轿车。而后在1984年10月10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营合同,宣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合资公司成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桑塔纳国产化率过低,成为上汽大众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时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仍然不到4%,因此实现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成为当时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政府层面,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市政府成立了“支援上海大众领导小组”和“桑塔纳国产化横向协调办公室”;在企业层面,1988年7月成立了上汽大众重点零部件供应商、轿车销售公司及相关维修站、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成员组成的“国产化共同体”。
“功不唐捐。”1990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上升到60.09%。1996年开始,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达到90%,关键零部件如车身、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总成和前后桥总成相继实现国产化。
“桑塔纳国产化的过程,上汽大众不仅在成立初期即建立了现代化的汽车产业结构,也带动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那之后,上汽大众驶入发展的“快车道”。1989年9月28日,上汽大众第5万辆轿车下线;1990年4月18日,上汽大众五周年庆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达成年产6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1995年4月20日上汽大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上汽大众相继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单位。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入中国,轿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面对市场变化与竞争,上汽大众在扩充产品阵营的同时,聚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1999年11月,扩建后的上汽大众技术中心落成启用;2003年8月,上汽大众轿车专用试车场建成启用,自主开发全面加速。
上汽大众在进阶之路上不断提速。截至2018年6月底,已在全国建立2041家4S店及分支机构;2004年以来,年销量始终稳居全国前三甲,其中2015~2017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乘用车销售冠军,2017年销量达到206万辆。
2015年底,上海大众正式更名上汽大众,开启全新的企业发展篇章。随着汽车市场向着“新四化”不断转型,上汽大众制定了“共创2025”战略,加紧布局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重点致力于新能源车、智能网联、前瞻研究与智能驾驶等领域研发。
时代弄潮儿
在汽车“新四化”的大浪潮下,电动化、智能化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地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风口,引得各家车企纷纷加大布局,上汽大众亦是如此。
具体来看,新能源车方面,基于MQB平台的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朗逸纯电、途岳纯电先后推向市场;2019年11月,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落成,首辆ID.车下线,而现在ID.4 X,ID.6 X已经上市,年内还将推出ID.3。
智能网联方面,2020年,上汽大众便推出了涵盖智能语音、智慧导航、智享娱乐、智趣出行、智联控车五大核心功能的最新智慧车联系统,为用户带来互联出行新体验。自2024年起,上汽大众将引入新一代的智能网联方案,利用5G、V2X车路协同等技术,提供更多的智能服务内容,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装备率达到80%以上,移动在线服务的活跃用户占比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高端化方面,上汽奥迪的项目也在今年迎来实质性进展。2018年6月,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获得大众汽车集团所持有的上汽大众1%的股权,上汽大众已经具备生产奥迪的资质。
目前上汽奥迪项目正在按计划积极稳步推进,上汽奥迪首批产品全新奥迪A7L和纯电SUV Audi concept Shanghai在2021年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并将于2022年一季度上市。
对于未来的发展布局,上汽大众负责人称,“未来五年,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还将计划共同投资1400亿元,支持上汽大众瞄准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就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
区域共荣样本
“上汽大众是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合资企业。1984年10月,中德双方签署《合营合同》,投资比例各为50%,合营期限25年。此后,股东双方于2002年4月签署了合营合同延长协议,将合营期限延长20年至2030年。”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上汽大众的国产化进程,给行业带去诸多裨益。以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为例,这不仅帮助上汽大众在成立初期就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汽车产业结构,也带动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具体来看,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德双方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产业链,包括产品研发、本土化、开放式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现代化的整车生产系统以及全功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这种现代化的汽车产业体系通过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首先在中国付诸实施。目前这也是中国各大汽车集团基本的经营模式。”
而在技术层面,从最开始桑塔纳的技术引进,到桑塔纳2000型和帕萨特的联合开发,从桑塔纳3000型起对本土开发的探索,到新帕萨特、辉昂、Lavida家族等车型的成功研发,上汽大众已然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本土研发的创新道路。
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上汽大众已经具备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开发队伍,并建立了功能完善、具备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
除在产业结构、技术层面,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经验外,上汽大众同样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不断赋能。上汽大众的总部位于上海市安亭,该处即为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地处长三角的枢纽区位,是上海的西大门。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汽车产业正在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而上汽大众,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以安亭为中心,辐射长三角’的跨区域联动产能布局。”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说道。
其进一步补充道,除了嘉定安亭总部外,上汽大众先后在南京、仪征、宁波等地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带动了长三角地区整车和零部件汽车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上汽大众总部嘉定安亭地区,自2002年启动国际汽车城建设至今,嘉定汽车城已集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形成制造研发、贸易服务、博览会展、文体休闲、汽车金融等全产业链条;拥有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
此外,数据显示,在长三角地区,目前上汽大众的年产能占了总产能的80%以上;供应商数量超过900家,占比68%;且随着上汽大众MEB项目的引入,在一年内供货金额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至71%。
“通过MEB项目,我们已经与一批长三角高精尖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长三角优秀的供应商伙伴的加入,加速了长三角产业链的能级提升,也为共同构建一个敏捷的、柔性的、高效的、低成本的智能制造体系注入了动力。”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