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计算机了,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和苏联还有关系。

当时,中苏关系还是不错的,苏联援建了我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

苏联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研究计算机了。不过那时的计算机和现在的不一样,很笨重,要重近30吨。

苏联第一台计算机

1956年9月,我国向苏联派出考察团考察计算机技术。当时的团长是闵乃大(被誉为中国电子计算机之父)、副团长是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等。

他们考察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与计算机有关的单位,还学习了苏联先进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1957年,我国从苏联订购了一台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开始自研计算机。

经过努力,我国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这里的计算机是“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我们常见的家用台式计算机有很大差距。当时它的运算速度只有每秒30次,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很新进得了。它被命名为103机。

103机

它占地达40平方米,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

02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的关系也很僵,中国发展计算机只能自力更生。

而在政府机关、军事国防方面,对计算机需求很大。而笨重的103机就不能适应需要了。

制造有自主产权的国产高速计算机提上日程,国家的要求是要小型化,也就是台式计算机。

为此,国家投入了巨资。

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6研究室肩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这个小组的组长是弓惠生(著名旅日作家萨苏的父亲,萨苏原名弓云)。

这个小组汇集了很多物理、数学、半导体专家。

1974年6月,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台式计算机,取名为“长城203”。

长城203

这台最早的台式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面向商用和出售的国产计算机。现在看它的样子很怪异,它没有显示器,由数码管显示,记录文字由打印机完成,而记录声音用录音机。

别看它样子怪异,但是在当时超过了国外同类机的水平,无论在速度上、存贮量上、机读语言应用等方面上都是先进的。且计算机的逻辑线路简单、机器体积小、功耗低,操作简便。

而且,它没有CPU。

CPU的功能,是由几块板子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是分散处理。

长城203

这些板子实际上是内存。它呈方形,有横线和竖线,一共1024个点,每个点上栓一个小磁珠。

那么,这些是怎样放入的呢?

70年代,根本没有所谓的自动化的概念,是手工放入的。

很难想象,那些科学家除了做高精尖的工作,还要在比芝麻还小的一颗珠子穿线,而且是串三根线:一条正线,一条负线,另外还有一条地线。

这台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外,还能进行函数运算,有效数字是十位。加减运算时间小于0.46毫秒,乘除时间小于9.6毫秒。

由于这台计算机要给军队用,所以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主要是高温和低温测试。

高温测试很好办,科研人员弄来个大烤箱,把计算机房里面就可以测试了。

那低温测试怎么办?

是在没办法了,找了个能制冷的单位——北京的肉联厂。

这次测试差点搞出个间谍故事来。

怎么回事?

原来,做低温测试需要科研人员把计算机放进冷库几十个小时,不可能放个人在那种环境下看着。

结果是实验好几次都失败了。

问题出在哪?是设计不合理吗?这个问题困扰着科研人员。

于是,科研人员把计算机打开了检查,发现里面的晶体管(电脑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阶段,长城203属于晶体管计算机)丢了。

那个时候,人们都有政治敏感度,这不会是苏联间谍搞破坏吧?

这次联系了保卫部门。

科研人员再次把计算机放入冷库。还有个保卫干部藏在暗处。

实验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突然下水道的井盖开了,一个人钻了出来,他跑到计算机这,打开计算机抓了一把就跑。

果然有坏人破坏,保卫干部一把抓住他。

结果这个人既不是苏联间谍,也不是特务。

他是个肉联厂的青年工人,爱好装晶体管收音机,那个时候收音机是高档货,他买不起零部件。他注意到计算机上有晶体管,就想起这个办法搞晶体管。

晶体管收音机

03

长城203计算机现在看虽然是落后的,但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长城203机每台售价高达4.5万元人民币,这是70年代的4.5万元,当时配齐结婚用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才不到500元,工人每个月平均工资才40多元。

长城203在南通计算机厂等单位投产后,销往各科研院校。

这台电脑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在中国航天研发,国防军事战略演练,核物理研发,铁路交通管理,数学研究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9年,长城203的生产组长弓惠生去世,被安葬在八宝山,当他下葬的时候,陪伴他骨灰盒的就是一块长城203芯板。

回顾历史是希望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现在落后了没有关系,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希望我国的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举报/反馈

观天下直通车

11.7万获赞 7311粉丝
时事评论,特点追踪,知识传播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