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修行是修心
行色匆匆,是这个时代的节奏;满脸焦虑,是身处时代洪流之人的生存状态。
在不断追求欲望的路上,人们心中一方净土越来越难固守,情绪逐渐变得浮躁与不安,日子也过得疲惫不堪。
但其实,生活不苦,苦的是我们的欲望过多。
身心本无累,累的不过是背负太多。
王阳明曾在《传习录》中写道,“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任由心中的杂念肆意横生,总被生活的纷扰所困扰,只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学会除掉心中的杂念,修的一颗清净的心,才能更好地看淡世事的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静,是一种智慧
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能让内心保持安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
星云大师说: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千差万别仍然归于平等,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所谓心静,就是要“非丝非竹而自恬适,非烟非茗而自清芬。”不奢求荣华富贵,来去无执,得失随缘。
静的作用在于荡涤心灵,在于安顿灵魂。心静,身外的繁华才不至于扭曲和浮躁,才能倾听到内心真实。
真正的安静,不是你身处安静的环境之中,而是你身处闹市,但并不感觉喧闹,而是活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宁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是一种智慧。心静,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心静,是一种境界
老话说得好,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无烦恼才轻松,日子才会越过越舒服,越来越幸福。在当今人心浮躁的时代,拥有一种大智若愚的静气十分重要。
白岩松在《你幸福了吗》一书中说:“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如果你心总是欲望太多,想太多,那么心就会很累。因为心需要休息,而你却不让心休息片刻。
心累是因为超出了心灵的承受,成了负重,唯有抛开烦恼,清空心中的杂念,放下纷扰,做个大事清醒小事糊涂的人。
心若不悲,人就不寒,心若不染,上善若水。把该放下的放下,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心静,才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而被欲望控制的心,是无法安静的。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心静则清,心清则明,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心静,才能心安
王阳明曾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减少自己的欲望,不要太在意得失。
在这个世界上,功名利禄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祸福难料,这些身外之物,得到容易,失去也容易,在意又有什么用。
人们为了外在的东西,终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终失去内心的安宁,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宁就好。
无事存心养性,简单的说就是加强自我修养。
王阳明认为,加强自我修养,存心养性,是为了致良知,发现良知。
“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
虽然不管有事无事,都要做存心养性的工夫,但是只有在无事的时候多多“存心养性”,致良知,才能在有事的时候充分地“事上磨炼”。
心静,才能心安,忙碌之外,依然修身养性,才是我们人生的追求。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