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邓初民(1889年—1981年),字昌权,又名邓昌权、邓希禹,汉族,湖北石首人,中共党员。他是我国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教授,著名社会科学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邓初民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山西大学校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兼山西省体委主任,省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两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1962年,73岁高龄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初民说
“常悔入党晚,党教方知非,党恩泽惠远,为党不惜身。”
“一个人能够在阳光灿烂的大地上,为广大人民、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工作,该是何等幸福!”
“知识分子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找到前进方向。只要我一息尚存,心脏还在跳动,仍然要进行学习改造,克服缺点”。
“知识分子只有依靠共产党,依靠集体,依靠人民,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前进的勇气,也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6月22日,山西大学初民广场上的学生熙熙攘攘。这个广场以邓初民的名字命名,承载了山西大学的师生对这位老校长的思念和崇敬。
用笔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翻看历史,邓初民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民主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理论家、教育家、宣传家、民盟元老、中共党员……透过这些头衔,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赤子对国家的深爱。他的信仰就是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找到一条复兴之路。
1912年,邓初民就读武汉江汉大学。当时的邓初民憧憬无剥削的社会,因此他大量阅读有关社会发展史的书籍。1913年,他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政治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我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名学者之一。
那时,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终生的信仰,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而他的主要阵地就是大学课堂、著书立说,从他身上能看到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明显特征。1915年,他参与领导留日学生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组织成立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同李大钊等共同创办会刊《民彝》。
1917年,邓初民毕业回国,本是满腔热忱,准备用学到的知识和接受的新思想回国实践,可结果却是赋闲在家两年,看着国家的现状,邓初民内心只有着急的份儿。
1919年,经同学介绍,他与山西结缘,应聘任山西省政书总编辑,1922年参与组织山西学术研究会,创办《新觉路》半月刊。
1925年2月,邓初民到湖北省立法科大学任教务长,参与到了国民党湖北党部的具体工作中。1927年,因国民党反动派之故,邓初民被迫秘密离开武汉。
1928年,他到上海任教,其间,他与李达等创办《双十》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观点。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他用笔在中国大地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33年开始,他辗转多地任教,但不忘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上海到广州,又从香港到广西、武汉,邓初民努力宣传民主,要求抗战到底。其间,他整理出《社会史简明教程》一书。
1940年,他到了重庆,1945年主编《民主星期刊》、1946年主编《唯民周刊》,撰写和整理了4本书:《中国社会实史教程》《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新政治学大纲》《世界民主政治的新趋势》。在重庆的日子里,邓初民依旧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和国民党进行斗争。
邓初民用笔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在把这些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笔,这件武器让他不断前进。
为山西大学发展四处揽才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初民再次与山西结缘。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正式委任“邓初民为国立山西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大学的首任校长。
行龙著的《山大往事》一书中记录:校教授会、讲师会、职工会、学生会当即联名致电邓校长以示欢迎,山西省委、省政府亦驰电表示祝贺,身在北平的邓校长遂复电校务委员会:“初民菲材,泰长山西大学,渥承欢迎,无任惶悚。一俟公毕,当即来校。”复电中所称公事,其实是他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然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尚未开完,他便因病离会治疗,直到1952年4月身体状况好转后才来并到任。
据1949年9月15日《光明日报》载:为了发展山西大学,邓校长提出一个迫切的希望,希望能有学识优良的专家、名教授参加到山西大学各院系来,山西大学竭诚欢迎文化界先进人士共同来参加这份文化建设工作。为求一位化工教授,邓初民拖着病体面求何长工部长,硬是将这位教授聘来。有位湖北籍教授,因生活待遇问题,虽接聘书,仍犹豫不决,邓初民亲自去做工作,并以历史上楚材晋用的事实去说服鼓励,该教授深为感动,欣然拿上聘书到校报到。
在邓初民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百余名知名教授纷纷应聘山西大学。
邓初民先后在几十所高校从教40多年。他学贯中西,在哲学、教育、道德、文化等多领域成就斐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著书与当时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山西大学校史》中记载:邓初民提出,山西煤、铁产量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为配合生产建设,为利用自然条件,山西大学今后的发展重点将在工学院,理学院应配合工学院发展。
1958年,邓初民调任进京,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但他一直没有放松学习,钻研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他说,这样他才有前进的方向,工作才有动力。
邓初民用他一生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早在1922年,邓初民发表的《怎样改造中国》一文中曾断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62年,邓初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73岁。
1981年2月4日,邓初民去世,享年92岁。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曾评价邓初民说:“邓老不是关在象牙塔的学者,他的政治学、社会科学理论是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
山西晚报记者 王冠兴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手记
山西晚报记者在采写邓初民先生的生平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振奋,他对祖国的深爱实在令人动容。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邓先生努力寻找那丝能拯救中国的亮光,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一点点往前挪动,内心也在犹豫、苦闷和彷徨中挣扎,但是对于祖国的深爱让他坚持了下来。
远赴国外寻求“答案”,回国之后亲身实践。可以说,邓先生的一生就是中国慢慢强大起来的“缩影”。他深爱着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信仰和思想也在一次次修正、自我完善,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让中华民族复兴。为此,73岁高龄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看邓先生的一生,有很多头衔,也有很多名誉,但我想他最中意的应该是: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责编:马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