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贵州19个项目上榜。
其中,贵州新入选代表性项目9个(苗族古瓢舞、巴狄雄萨滚、赤水独竹漂、布依族刺绣、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旭早、布依族武术、仡佬族民歌、嘎百福),扩展项目10个(苗族古歌簪汪传,贵州阳戏,松桃苗绣,织金苗族蜡染,赤水晒醋制作技艺,思州石砚制作技艺,董酒酿制技艺,骨髓骨伤药膏、德江炸龙习俗、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天眼新闻记者将带你打卡其中一些非遗项目,探索它的曾经、现在和未来。 没有图纸,也没有模板,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布依族刺绣以传统美术类,入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布依族刺绣,是一种集绘画、剪纸、技艺为一体,反映布依族风土人情的传统民间美术。
黄莲正在刺绣
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布依绣,布依语称“绡哇”,当地人又将其称为“绣花”。追溯历史,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中有布依妇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绶”的记载,说明布依族刺绣在明代就已盛行,而且相当精致了。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且绣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平绣、绉绣、缠绣、辫绣、贴布绣、盘绣等。刺绣的花纹多用在服饰、背带、糠包、手帕等地方。可作为自己服饰、家用物品的装饰,也可以作为赠人传情的工艺珍品。见山绣山、见水绣水、见花绣花、见鸟绣鸟是布依族刺绣的典型特征,在刺绣前没有图纸、没有绘画设计,一切都是根据刺绣绣娘自己的感受绣制,这也就决定了布依族刺绣的原创及自由性。此外,绣娘绣制的图案、绣法中,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又不断创新,生生不息。图案类型中有写实的,有写意的,也有各种几何图案。根据她们自己的审美,决定针法颜色的搭配,并不断创新、变化,绣出的图案丰富多彩且栩栩如生。整体来说,布依族刺绣包含了布依族信仰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婚姻生活等文化信息,讲究图案构思、手工技艺、色调搭配、整体布局等,具有民族、地域、艺术、实用等特征和文化、经济、审美、教育等价值。
册亨布依族刺绣的糠包
一针一线绣出憧憬黔西南州各县市的布依族刺绣也各有特色。其中,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北盘江在县境内交汇而过,全县以布依族为主体民族,有“中华布依第一县”“中国布依族刺绣艺术之乡”之称誉。境内布依民族风情浓郁,布依刺绣服饰制作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册亨县非遗办主任张合胤告诉记者,此次由黔西南州申报的布依族刺绣项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册亨县在内的州内多县共享,而册亨县的布依族刺绣具有传统且古老,群体大等特点。其中,册亨县的布依族刺绣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刺绣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布依族人民对刺绣的花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花样意向性,绣法抽象化,千姿百态。近年来,册亨县注重培养传承布依族刺绣,“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对绣娘开班进行培训,让很多绣娘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对手工艺等产品有了新的发展思考。此次布依族刺绣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布依族刺绣是一种新的发展,也意味着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及支持,更有利于激发布依族刺绣传承人的热情,让布依族刺绣得到更大的发展。
小朋友正在参赛刺绣
在传承中创新民族文化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发展文旅产业为统领,大力发掘、整理以布依族刺绣、纺织、靛染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布依族刺绣也频频登上国际舞台,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国布依文化,多次以时尚的方式,登上世界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了解了布依族刺绣。但如何做好传承,如何将传统工艺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如何让大山里的手工艺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记者了解到,册亨县以辖区保存完整的民族纺织、刺绣、染印、服饰制作等传统技艺为依托,大力实施“锦绣计划”,着力培养知识型、艺术型、技能型妇女创业群体,不断激发她们的内生动力。对此,册亨县纳福新区的中华布依锦绣坊生产部的黄莲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学纺纱、织布、绣花。布依族刺绣的针脚图案不同,自己想要绣什么就绣什么,而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绣花、鸟、蝴蝶一类。“我现在在锦绣坊中上班,也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更多的绣娘。”黄莲说,虽然现在布依族刺绣的发展越来越好,也走到了更多的地方,但自己希望能借助这次的契机,学习到外面更多更好的绣法,将其与传统的东西相结合,让布依族刺绣变得更好。据了解,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创新、变化,布依族刺绣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将传统图案以及元素提取重组,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重新定义民族特色,让民族的元素以现代的、时尚的新面貌呈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编辑 章虹
编审 刘丹 张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