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陈建伟、记者尹明波、殷晓旭报道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费县人民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文化。费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有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一般文物点3处。
大青山胜利突围陈列馆。位于费县薛庄镇大青山一带。其附属文物众多,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第二医疗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后勤部被服厂旧址、辛锐烈士墓及纪念地、辛锐养伤山洞、王大娘旧居。大青山突围战,成功地保卫了山东党政军机关,在全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的前作《反对黄沙会》创作于1940年抗战时期。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115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谱曲,阮若珊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歌曲悠长舒展的旋律,优美动听,被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使全国乃至世界人们认识了革命老区沂蒙山。
光山头八路军驻地旧址,原中共临费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二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位于费县马庄镇东北约10公里处,光山头村内。1938年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二游击大队在这里正式成立。翌年5月,徐子仁任大队长,二大队逐步发展到九个中队、一个教导队近千人,并多次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为方便开展对敌斗争,中共临费县委也移驻这里。该旧址南北长约50米,东西长约30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有房屋11间,残址4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当时为徐子仁之家宅。该处是鲁中鲁南两大根据地至延安交通线上的重要地下交通站,先后安全护送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总指挥徐向前、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胶东区党委书记潘维舟等党政军重要领导人和大批工作人员。
东流战斗遗址。位于费县新庄镇东流村驻地及村前,为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1939年1月10日,驻临日军西侵,当行至费县境内东流村时,受到本村村民的迎头痛击,以孙义山、吴宝贵、吴恩庆、吴宝佑为首的当地村民用土枪、土炮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持续到傍晚,日寇依赖兵力武器的绝对优势,最后占领了东流村,将东流村所有的房子烧光,残杀了全村老小73口。因为这场战斗,村里光绝户的就有17户之多。东流村民在这次战斗中歼敌78人,使驻临日军第一次沿线西侵就遭受了严重打击。东流村民抗战是沂蒙山区老百姓打响自卫抗战的第一枪! 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原温河县宣传部长朱奇民代表县委、县府,召集了青年民兵前来东流,为东流抗日阵亡村民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朱奇民充分肯定了吴恩庆和东流村民的抗日功绩。
击毙巨匪刘黑七之处。位于费县新庄镇北部柱子山西麓半山腰的巨石处。刘黑七(刘桂棠),是抗战期间山东最大的土匪之一,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土匪。他早年聚众为匪,嗜杀成性、流窜于山东及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十数省,先后投靠张宗昌、何应钦、阎锡山等军阀,两次投降日寇,多次袭击我抗日军民,集匪、伪顽于一身,刘匪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制造了无数杀人惨案,屠杀群众二十余万,强奸妇女三千余人,且手段极端残忍。1943年11月15日晚,大土匪刘黑七被我鲁南军区八路军将士围困在柱子山上,在无粮无水的情况下,他只能舍命乘月色下山逃走,结果被我军战士何荣贵击毙在山腰上。何荣贵因为党为民除了一大害,受到表扬。当时,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连续3月、每3小时一次播发《山东我军击毙惯匪刘黑七》的重要新闻,《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山东军民反扫荡胜利》的社论。
石岚伏击战遗址。1941年11月9日,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指挥特务营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一大早,115师特务营两个连就埋伏在石岚北侧山坡两面,黄昏时分从垛庄一带扫荡回来的日伪军押着抢来的牲畜和物资进入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手榴弹、掷弹筒在敌群中猛烈爆炸,紧接着,埋伏在两侧山坡上的战士们扑向敌群。经过半小时激战,三百多敌人当场毙命。遭此一击,对我根据地“扫荡”的敌军纷纷撤出,从而减轻了对根据地的危害。石岚伏击战后,在根据地中心区的日军认为发现了八路军主力,将部分部队调到东西蒙山地区,减轻了沂蒙中心区的压力。这一战也成为罗荣桓“翻边战术”调虎离山的典型战例。
孙隆三墓。位于费县东蒙镇白埠村西南,原址在白埠村西偏南约300米处,1979年秋后整地时,迁至今址。孙隆三(1880-1943),东蒙镇白埠村人,因年轻时铡草失去右手拇指人称“九爪龙 ”。1907年9月,他聚众500人,在白埠集将德国传教士华德胜的走狗孙隆典杀死,并烧了白埠天主教堂,被县衙逮捕。在押解去济南的途中,孙隆三乘机逃脱,流亡关外。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抗日义勇军,1941年回到原籍时已经年逾花甲,仍要求参加费东县白埠区中队,因杀敌勇敢,敌伪闻之破胆,互相告诫:“谁要做事心不平,出门碰上‘九爪龙’”。1943年9月,孙隆三在平顶山反“扫荡”战斗中牺牲。费东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和白埠区人民武装委员会于1944年2月为孙隆三烈士立碑。碑文记载了孙隆三烈士生前反洋教、抗日的英雄事迹。该处于1981年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
沈学仁墓,位于费县新庄镇驻地东南10公里处,信兴庄村北。沈学仁,原温河县八区信兴庄(今费县新庄镇信兴村)人,生于1911年,因不满旧社会之封建统治,18岁毅然参加农民协会,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镇压农协,被迫出走关外,4年后返家务农。当时土匪猖獗,为保卫群众利益,沈学仁组织自救团抗击土匪,深受群众拥护与爱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沈学仁组织人民进行抗日活动,历任党内支部书记、分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等职。沈学仁始终把党与人民的利益放在前头,个人家庭利益放在后头。在1942年的艰苦环境中,他把所有田产房屋卖净支持革命活动。1940年至1943年间,曾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三次,由于他机警灵活又为群众所拥护,三次均在人民要求下反动派不得不将其放出。反动派几次的无理逮捕磨练了他的革命斗志,也由于反动派多次摧残,他身患不治之病,于1944年10月辞世。该处于2002年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
费县烈士陵园,原位于临沂市费县县城东部,兖岚公路北200米。地势平坦,环境幽雅。始建于1951年,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费县人民政府将散葬在本县各地的革命烈士遗骸集中迁移至此。1963年建烈士纪念堂,设专人管理,有烈士墓280座,纪念堂七间。该陵园于2013年迁至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东侧,周边环境优美,地势东高西低,其南部为抗大碑林。现为费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该处于1981年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费县馆藏革命文物目前共有2家国有收藏单位,一家是费县博物馆,现存有46枚纪念章及近两千枚像章;一家是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现存有32件革命文物。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对于研究费县的发展历史及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毅元帅曾深情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