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属民系是我国汉民族中有着特殊意义的族系,也是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2000多年前,中原儿女南迁拓荒、生生不息,至今已连播海内外。客家人以其特有的厚德敬业、勤俭刻苦、爱家爱国、团结互助的精神,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韶关山川秀丽、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度辗转迁徒,最后落户于斯。经过2000多年的生息繁衍,目前全市客属人口达25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与福建闽西、江西赣南、广东梅州、河源等地同为客家人的聚居地。韶关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涌现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谒、宋代名臣余靖以及明代抗倭名将陈璘等大批客家名人,在中国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客家人以其崇文尚德、宽厚仁爱、勤劳俭朴、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韶关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内外兼容、底蕴深厚,已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一脉,在南粤大地占有重要地位,打造客家文化品牌,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010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由韶关市客家联谊会主办、韶关学院协办的韶关市第二届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韶关学院举行。大会共收到来自台湾、香港、四川、江西、广东51位学者的73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论述了客家风土人情和民间艺术,论证和介绍了客家的历史文化与知名人物.探究了客家经济的发展轨迹与村落文化的演进过程。本届学术研讨会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选题较广。研讨触角涉及了客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研讨范围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是研究较深。研讨会敢于突破传统藩篱,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厘清了一些久议不决的问题,挖掘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方史料,研究者兼收并蓄、旁征博引,所收论文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三是作者较多。论文作者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层次,有海外作者、外省作者、本地作者,有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和基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韶关学院和我市各县(市、区)涌现了一批颇有实力的新秀,使客家文化研究队伍活力倍增。这次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无疑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客家人的精神,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交流和便于借鉴,韶关市客家联谊会将作者的研讨论文汇编成集出版,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它将对我市客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热情参与和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文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并期望这本论文集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韶关市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以文化促经济发展,以经济促文化繁荣,尤其重视客家文化和其他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丈化品牌,构筑粤北文化高地。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建设区城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韶关的文化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客家文化,必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2010年11月5日
(作者徐建华系中共韶关市前市委书记、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