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杨博 钟晓璐 刘陈平
6月17日,建川博物馆消息,14岁高龄的猪坚强于6月16日晚10点50分离世,其令人关注的一生就此落幕。自2020年冬起,猪坚强不断传出身体不佳,即将离世的消息,许多关心它的人对其保持关注。
此前,建川博物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有朝一日,猪坚强死后,或将被制作成标本,而“猪坚强之家”也会成为“猪坚强”纪念馆。目前,建川博物馆方面暂未发布相关消息。
封面新闻记者与您一同回顾猪坚强14年的生命历程。
探访:去世前一月
猪坚强难以自主站立
2021年5月10日下午,建川博物馆聚落官方微博发声,称兽医说,“猪坚强”已入弥留,只在须臾。随后,该条微博被重新编辑,称兽医说,“猪坚强”已进入了生命的晚期。
10日,封面记者现场探访建川博物馆“猪坚强之家”,它躺在圈舍之内,时而发出呼呼鼾声,时而四脚动弹,上午十一点过和下午一点过,还挣扎着试图自主站立起来。
拍摄于2021年5月10日
记者从照料其6年的饲养员龚先生处获悉,猪坚强的状态确实不如从前两三年,它的食量从此前的二三十来斤减少到目前的十来斤,也难以自主站立。
此前,建川博物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有朝一日,猪坚强死后,或将被制作成标本,而“猪坚强之家”也会成为“猪坚强”纪念馆。
对于一些关于为啥要对猪比人还好的质疑,建川博物馆副馆长何先生曾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我们要从多方面去看问题。猪坚强也是灾难中的一员,是地震的受害者。”何馆长说,收养猪坚强,其实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积极向前,不放弃生命的精神。博物馆展示历史,猪坚强代表了这段历史,这段灾难。“不能因为它是一只猪,就另眼相看。”
回顾:遇难成祥
地震中被埋36天坚强存活
自2008年6月建川博物馆收养猪坚强起,它的“猪生”似乎一直无忧无虑。除了在博物馆内“营业”,与游客互动,它的主业就是吃吃、喝喝和睡睡。
“猪坚强”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因为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废墟下36天坚强仍存活而出名。
封面新闻记者曾于2019年采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他讲述了当年救助“猪坚强”时的故事。
樊建川介绍,2008年6月,他花费3800元购买回这头幸运猪,并给他取名“猪坚强”,小名“36娃儿”,并给了万兴明一家1万元慰问金。
樊建川说,当初,他们刚接到猪坚强时,“它的眼睛已经一闭一闭的,又不吃东西,感觉活不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给它灌米汤,之后精神慢慢恢复,又活了下来。
“理论上猪坚强应该是2007年五六月份出生的小猪儿,长到2008年地震前就该杀了。结果两次都没杀成,一次是因为下雨,一次是因为杀猪匠摔倒了,后来地震埋了它36天,还是逢凶化吉了。”樊建川说,当时,就想争取让猪坚强多活,让它继续创造一个遇难成祥的‘典型猪’。”
讲述:充满灵性
曾因太胖一年减重100斤
入驻建川博物馆后,猪坚强有了专门的“生态猪舍”,在这里与观众见面。地震中房屋坍塌,有钉子把猪坚强身体刮破,造成皮肤外伤较多,发炎流脓。为了给猪坚强进行有效治疗,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专门为其请来了兽医。挤脓、清洗、治疗,在人们的照料下,猪坚强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2020年1月,猪坚强又搬了新家。新建好的“猪坚强之家”仍然位于建川博物馆内,外形似一个猪头,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室内被划分成生活区和参观区,墙面有介绍与影像,标注着“猪坚强”的生平事迹和成长历程。
在建川博物馆许多工作人员看来,猪坚强充满灵性。
龚成国多年来一直担任猪坚强的专职饲养员,是猪坚强最为熟悉的伙伴。在他眼中,猪坚强很通人性。“它最亲近人了,心情好的时候很配合照相。”“很贪吃,要是有游客喂它,就会一直望着头问你要吃的,跟着别人走。”“天气冷了喜欢赖床。”“很讲卫生,不会在马路上拉屎,即使憋得再厉害,都要到了果园再拉。”
樊建川也了解它的习性:“它知道走出来上班,到了下班时间,晓得自己走回猪圈。最聪明的是,很多猪都是猪圈拉屎撒尿弄得很臭,那么多年它基本不在猪圈撒尿拉屎。”
而多年来,猪坚强最大的问题,则是“太胖了”,为此,樊建川还和饲养员特意为其制定了“减肥计划”。控制饮食,早晚散步,在2018年,就成功减重10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