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能量中国·中国发展网传播矩阵受权发布 采访/郭伟 王方圆)
尊敬的于校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学校。
于光辉:我校原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学校创建于2003年,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在校生14419人。建校18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4万余名各类人才,毕业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广阔的国际视野,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博识、求新、致道”的校训,以“和合文化”为基调,办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教育,打造“校社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的“和合”教育共同体。
2005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招生宣传最具公信力高校”等荣誉称号,先后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学校积累了成熟的办学经验,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体系,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其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信誉度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东临黄海五百米,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学校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3.45万册,另与烟台大学共建共享50万册,有电子图书资源13.65TB。目前已建成教学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另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
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共12个院(部)。学校先后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近40所高校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每年承办国际交流活动10余次。每年选派近百名学生赴韩、美、英、德等境外高校攻读学位、交流交换学习,邀请来自各国家合作高校的教授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受益学生共计3000余人次。
学校建立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工科、新文科,形成以工学与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共37个本科专业,另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本科,由两国教师跨校合作授课。
开设的专科专业有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休闲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应用韩语、现代文秘共13个。
学校于2021年成立烟台理工学院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院校研究所、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功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对策性咨询和前瞻性建议;院校研究所旨在加强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融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学校在人才发展和教学保障方面有何举措?
于光辉:学校以开放的心态,吸引各类人才来校发展,分层、分类进行人才管理,成立人才引进工作委员会,推进“1+6”人才政策的完善及实施,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出台《人才引进激励办法》,制定《烟台理工学院“卓越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烟台理工学院学术团队与研发团队建设办法》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工作协同创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86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38.8%,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84.5%;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致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良好、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一流、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实现人才队伍内涵式发展。
学校倡导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加强。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
学校将人才培养紧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以期将学生培养为有责任、善沟通、会做事、能创新的优秀人才。学校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1230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近5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教育成果“数字说话”,向社会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浓厚的书香氛围。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152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与新兴行业发展,为在校生提供“双创”平台,先后有71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试验园,孵化30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烟台理工学院仍在不断探索,以推进创业型大学改革为目标,完善创业型大学相关制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型大学生态系统。
学校立足“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差异化特色战略、创业型大学发展战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条件及资源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实现办学条件的优化、师资力量的增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教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品牌声誉(育人质量)的提升;聚焦办学条件(资源)拓展工程、人才引育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校企校地融合工程、幸福育人工程以及和合文化建设工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宏观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在打造应用型人才输出基地和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基地的路上奋力奔跑。力争把烟台理工学院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更加具体地,烟台理工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于光辉:在发展类型定位方面,将学校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在办学层次定位方面,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应用型特色的专科教育,开展继续教育、成人函授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并创造条件争取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在办学规模定位方面,重点发展本科教育,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稳定在14000人左右,逐步缩减专科生招生数量。
在学科专业定位方面,建立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工科、新文科,形成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责任、善沟通、会做事、能创新)。
在服务面向定位方面,立足烟台、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烟台及周边区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应用型人才输出基地和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基地。
听闻您所在的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该学校未来将如何发展?
于光辉: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我校成立“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学院组成单位采用“2+N”架构模式。
“2”是指学校2个二级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N”是指腾讯云(烟台)数字学院、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高科技信息类公司。
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本着“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宗旨,打造以《人工智能》专业为龙头、辐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等专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校地融合、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进行教科研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主要任务: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合建实验、实训室、合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建设目标为五年内建设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孵化出一批高水平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
学校在发展人工智能学科上有何建树?
于光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20年3月初,烟台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运而生,与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产业变革同频,与学校由“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转设独立为“烟台理工学院”的新征程同步,与学校创建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规划同向。
烟台理工学院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整合资源,新设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学院现下设两个教学系,开设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3个。其中,自动化系下设“自动化”本科专业和“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智能技术系下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未来还将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无人机)”等新工科专业,面向信息技术产业方向持续发展。
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在确立了专业精细化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培养方向后,烟台理工学院吸纳了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教师队伍,壮大发展人工智能学院。通过面向烟台市周边,一次性全职引进高层次、团队性工程技术人才19名,其中博士15名,正高职教授1名,副高职副教授(高工)7名,不仅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等一级学科学缘方向的优势明显,同时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成立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科研团队、无人机工程技术科研团队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科研团队,团队间交叉协作,实现科研学术优势领域互补,打造实力与规模兼具、颇具特色的二级学院。
目前,学院已与腾讯云、华为云、中电科等国内龙头企业,烟台市及其周边高水平信息技术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框架与协议,在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合建共享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可立足烟台、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烟台理工学院将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在打造应用型人才输出基地和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基地的路上奋力奔跑,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与人才培养贡献烟台理工学院的力量。
本文来源:中国发展网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9万获赞 178.9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