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
此次,公布的项目是从全国各地申报的943个项目中层层筛选而出的,杭州有四个非遗项目进入名录。其中,萧山花边制作技艺、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进入项目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传统中医药文化(桐君传统中药文化)进入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杭州市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8项,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杭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拥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 国家级非遗项目48项,省级非遗184项 。前不久,2020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发布,杭州市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总得分位居全省第一,是杭州连续第三年荣获该指数总得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萧山花边制作技艺
萧山花边,是抽纱产品中具有独特技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设计精巧、构图精致、绣制技艺精湛等特点,产品畅销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萧山花边制作一般分设计、刷配、挑绣、整烫四道工序,20余个环节。一些大幅作品由成千上百人集体挑织而成,是独特的工艺品、实用品乃至收藏品。
萧山花边相传起源于意大利的“万缕丝”。1919年由意大利天主教布道者和沪商徐方卿在坎山镇招收女工,手把手教会她们挑制的技法。1923年,成立第一个花边厂——沪越花边厂,后来逐渐在萧山东片地区发展壮大。当时传入中国时挑制的技法只有少数几种,后经过设计人员和挑花人员的创新改进,融合了中国本土传统技艺,针法不断增加,图案和品种日益丰富,逐渐形成萧山花边的独特风格。
目前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多名,他们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兴盛于浙江建德新安江一带,徽州药商朱仰懋在古严州创办致中和酒坊,酿造严东关五加皮酒,已有258年的历史,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这是一种以优质的高粱、荞麦、糯米、五加皮为主要原料,经“二次发酵”“四度浸汁”独特工序进行酿制的一种传统古法酿酒技艺。其特征色如榴花、香若蕙兰、金黄挂杯。产品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是我国五加皮酿酒技艺的优秀代表之一,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浙江致中和实业有限公司以“师承延续”方式传续五加皮酿酒技艺,培养酿酒技艺传承人群,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桐君中药文化
桐庐县因桐君老人在桐君山结庐于此而得名。桐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被尊称为“中药鼻祖”。“悬壶为世人,良药济苍生”为桐君中药文化核心理念,包括中药采集种植、古法炮制和传统中医等内容,是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桐庐县为核心,扩散至江南、华南、西南等区域,在中华医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桐庐县广泛传承桐君中药文化。建于1895年的寿全药店,后改名为桐君堂,秉承桐君精神,立足本地特色,自营中药,保持中药古法炮制技艺,尤其是中药发酵工艺鲜明,是“浙帮发酵”典型代表,主要产品有百药煎、六神曲等。
桐君中药文化以“师徒授艺”方式,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先后出现了许仲凡,傅关洪、申屠银洪等中医药名家。
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
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是“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实践体系地方性传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节桑秧会、蚕花会、立夏祭祖、娘娘诞庙会、送春迎夏仪式等令信俗仪式活动;称人、烧野米饭、绘泥猫、跑山等节令游艺习俗;做乌米饭、吃蚕豆、健脚笋、立夏饼、七家茶等节令饮食活动;还有江南农桑产品集市等。
该习俗由来已久,以明清时期尤为活跃。近年来,立夏主要习俗逐步恢复,每年的“半山立夏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本文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