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追寻周恩来在日留学心路历程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文/杨汀 姜俏梅)  
“雨中二次游岚山……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1919年4月,东渡日本探求救国之道的周恩来游历京都郊外的风景胜地岚山,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雨中岚山》,表达了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迷茫中探索真理的真实感受。
从1917年9月到1919年4月,周恩来留日时间虽只有一年多,但他在思想上经历了不少艰难与曲折。“人间的万象真理”没有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在苦闷、彷徨中努力求索,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如“一线阳光穿云出”,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希望。
邓颖超为纪念诗碑揭幕
从岚山脚下的龟山公园拾级而上,会看到路右侧有一块“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的指示牌。顺而望去,几棵樱花树环抱之中,是一座风貌古朴的纪念碑。碑身、碑座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这座诗碑是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后,邓小平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访日时,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等中日友好团体提议,中日双方共同建造的。碑身使用京都名石鞍马石,上面镌刻的《雨中岚山》,由廖承志手书。背面刻着为建碑作出贡献的团体和代表的名字。
1979年4月16日,邓颖超率团访问日本,为诗碑揭幕。当时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相关机构工作的户毛敏美,于揭幕仪式当天担任日方翻译。户毛是关西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如今85岁的她,在大阪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举行揭幕仪式正是60年前周恩来总理写下《雨中岚山》的4月。仪式前一天一直下毛毛雨,大家想,这正是周恩来总理诗中写的情景呀。我们还搭了帐篷准备避雨用。不过,仪式上邓先生致辞,她说了几句后天空突然放晴,云彩揭开,一线阳光照进来,真像周总理诗里说的情景一样,‘一线阳光穿云出’,真是奇迹一般!”
户毛动情地回忆道:“邓先生说,大家请看,我们的心传到恩来同志那里了。在场的人们都特别感动,觉得阳光会进一步照亮日中友好的前途。”据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数据,诗碑建成以来,每年造访这里的日本各界和海外人士达近千万人次,还有多位中日领导人前来拜谒。
东渡日本“见着一点光明”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不久,写下这首咏志诗,怀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东渡日本。据《周恩来旅日日记》(以下简称《旅日日记》),1919年周恩来告别日本前夕,在南开校友设宴为他饯行时,他再次将这首咏志诗作写在大横幅上,以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
1917年10月,周恩来进入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文及其他课程,为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或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官费留学生做准备。据研究周恩来的学者、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王敏指出,当时的日本是接触西方新思想的门户,各种社会思潮勃发,同时军国主义也在蠢蠢欲动。周恩来希望通过亲身考察和学习,来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案。
周恩来居住在当时的东京神田神保町附近,他求学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就位于这里。周恩来在日记中提到,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决心来学习,还制定了一份十分严苛的作息计划:一天睡眠7小时,学习13小时,休息和处理其他事务4个小时。
如今日本最大的书店街神田神保町,在当时即是日本的思想集散地,也是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的聚会场所。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举行反清集会、编辑革命刊物,探索救国之道。他们之中,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与李大钊等人相比,周恩来到日时间略晚,与他们并无交集。留日期间的周恩来,深入阅读了新文化运动相关著作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等相关书籍,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
走在神保町,我们看到挂着古旧招牌的书店鳞次栉比。周恩来经常在这里购读各类书籍,包括中国的杂志和报纸,如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杂志、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新青年》。据《旅日日记》中记述,周恩来在国内就曾浏览过《新青年》,但深入阅读它,则是在留学东京时代。
《旅日日记》中多次提到位于神保町书店街中心的东京堂书店。东京堂自1891年开业以来至今,一直没有搬过家,不过我们今天见到的已经是当代风格建筑。据《旅日日记》记载,周恩来在这里“站着读”了《露西亚研究》,还默记下了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党派,在日记中作出概括总结。对于日本的对华论调,周恩来非常敏感,在日记中表达了忧国情绪。也是这一时期,周恩来阅读了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的《贫乏物语》以及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等日本社会主义研究文章。
1918年5月日本政府与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后,中国留学生在日组织了大规模抗议活动。据《旅日日记》记载,虽然周恩来本人并未参加抗议活动,但他对活动非常关注。活动之后,他曾前往早稻田大学等寻访活动参与者。翻阅《旅日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时间周恩来的心灵世界被错综复杂的抗议救国运动所占据。他无时无刻不心系救国救亡。部分研究周恩来的中日学者指出,这次抗议活动发生在周恩来阅读《露西亚研究》上关于革命党派的论文后不久,是周恩来留学生活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段时间前后,他的精神、思想和信仰都发生了重要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周恩来最终没有被录取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官费留学生。王敏指出,国内风起云涌的局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令青年周恩来更为牵挂。尤其是得知母校南开学校开设了大学部和接到国内友人劝他早日回国的多封书信后,周恩来决心回国求学。
1919年3月,周恩来离开东京来到京都,寄居在朋友家中。在此期间,他游历了京都岚山、圆山公园和滋贺县琵琶湖等关西风景名胜,并留下了包括《雨中岚山》在内的多首诗篇。《雨中岚山》中的“一点光明”被认为是周恩来对当时刚刚接触到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认识,他认为这些思想可以救中国。
1919年4月离开京都后,周恩来从神户乘船回到天津,迅速投身革命洪流。1920年11月,周恩来前往欧洲勤工俭学,随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日本广受尊敬和爱戴
在日本,周恩来作为中国的总理和世界性领袖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
2011年8月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连续四天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专题片《亲友口述周恩来》。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曾表示,有日本朋友告诉她,这部专题片在日本极受欢迎,甚至日本皇后都看,并且说很崇敬中国的这位总理。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也曾赞叹:“没有一个外国政治家,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在日本各阶层人民中间有那么多的朋友,得到那么多的尊重。”
周恩来曾经就读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旧址,现在是东京千代田区管理的爱全公园。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的1998年,由千代田区日中友好协会牵头,建造了周恩来纪念碑。碑身为花岗岩,以日文刻有“周恩来在此学习”字样。碑旁边还有对周恩来生平的介绍。字里行间透露着日本民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今年5月记者再次拜访这里时发现,由于公园内的老年中心进行维修,为避免损伤纪念碑,千代田区政府特意拨款将纪念碑暂时移交保管公司保管,等工程结束再移回原处。在公园门口贴着介绍上述情况的告示和千代田区政府相关负责机构的电话。记者拨通电话询问情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缘于此前有不少到访者曾在此寻访纪念碑,千代田区才会特意作出上述情况说明。
《旅日日记》中提及的神保町中餐馆汉阳楼仍在神保町营业,它的初代店主顾云生与周恩来同是浙江绍兴人。这家餐馆当时一楼是食堂,二三楼提供给留学生寄宿和聚会之用。周恩来在《旅日日记》中写道,曾在这里召开同学会。
今天,汉阳楼仍保持着古色古香的中国风韵。一进店门,就会看到贴着各种周恩来相关资料的简报栏。有日本媒体和日本中文媒体关于周恩来的报道,还有周恩来诞辰百年纪念信封,那是2012年周恩来侄儿侄女四人来日本寻访伯父足迹时,送给汉阳楼的,上面印有周恩来、邓颖超签名。简报栏旁边还悬挂着仰慕周总理的普通日本客人赠送给汉阳楼的和歌书法作品。
汉阳楼内墙正中央悬挂着隶书体《大江歌罢掉头东》,第四代店主和田康一告诉《参考消息》记者,这是25年前汉阳楼翻新时,他邀请中国友人书写的。周恩来喜欢的狮子头,也是汉阳楼的招牌菜。(参与采写:《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钞文、王子江)
举报/反馈

新华社客户端

1490万获赞 223.8万粉丝
新华社权威发布,在此看国社新媒体资讯。
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