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人说为期两天,2x24小时的高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是否记得那个高考前24小时秉烛夜读,奋不顾身的自己?你是否记得那个考场上挥洒汗水、奋笔疾书的自己?你是否记得那个高考后放松写意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自己?值2021年高考之际,映象网推出《那年,距离高考24小时》特别策划,寻访来自各行各业参加过高考的人,听他们讲述与高考有关的故事。
映象网记者 赵易
张玉中1964年出生于中牟县九龙镇芦医庙村,是1981年中牟县的文科状元,当年以400多分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现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
接到高考通知书的那一刻,张玉中正在村子里给家里的架子车打气。直到邮递员兴高采烈地把录取通知书塞到他手里,他才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了。 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但却赶忙跑进家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我其实对自己的成绩是有预估的,所以成绩下来并没有那么激动,反而比较平静。”张玉中说道。
1981年,正值恢复高考后的第5年。当时的高考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但物质条件也远不如现在。张玉中回忆起当年的上学时光,仿佛打开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不禁让人觉得既心酸又苦涩。
“那时的环境应该比现在艰苦,记得学校门口有一颗大柳树,我们上学时就经常蹲坐在那,手捧着一碗大锅菜或咸菜,有时配上细面窝窝头,那都是‘人间美味’。”张玉中感慨地继续说道,“当年高考也是正值盛夏,教室里人也多,非常闷热,头上只有那么一个大吊扇呼呼地转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个个的从小村庄里考了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谈到自己当年考取高分的“法宝”,张玉中给记者总结了三个词:脚踏实地、劳逸结合、淡定从容。
高考前几天,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张玉中的班也停止了上课。大家都开始对这三年的功课,做着最后的查漏补缺,张玉中也一样。面对已经学过的功课,张玉中依然没有大意,反而更加细致、从容地走好了高考前的最后一步。
回忆起当年高考,张玉中依然保持着那份特有的平静说道:“在考场上时,我清楚地记得前面坐了我们班一个女生,那真是用“如坐针毡”形容也一点不为过,非常地焦躁不安。一直拿着考卷哗哗地在那扇,你说影响吧,确实当时把我的注意力分散了。但我当时立刻就提醒自己“你要赶紧凝下神来,绝不能受影响。”便说服自己很快平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卷子。这也是我一直说的,一定要专注、淡定从容。”
高考出分后,面对老师的劝说,张玉中的心丝毫没有动摇,在志愿栏坚定的选择了三个外省的学校,最终,被第一志愿兰州大学录取。
“我现在依然非常庆幸选择考出来,当时我们老师劝我报省内的大学,但我觉得当时我的分超重点大学几十分,还是选择报了重点大学。现在想想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出来会让你的眼界更加开阔。”张玉中说道。
因为从小喜欢电影、文学,大学毕业面临分配,张玉中依然坚定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电影!从场记一路走到导演,张玉中一直坚持学习的习惯。知识不足就把研究室的书全翻一遍,业务不熟练就跑现场去练。用他的话说:“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节点,但学习却能让你受益终身。”
举报/反馈

大象文娱

2660万获赞 30.9万粉丝
河南第一新闻门户 河南广播电视台聚合平台
映象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