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杨洋 文 王毅 摄
浙商,被誉为中国第一商帮,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二板文化”,还是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一代浙商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鼓舞着众多后来人。
日前,天下杭商精董班企业家学员走进浙商博物馆,从承载着浙商文化历史的各类藏品中了解浙江经济创变的“人、物、事”;与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面对面交流,聆听浙商精神的思想史、浙商创业的实战史。
“打仗的年代,将军是英雄。不打仗的年代,企业家就是英雄。”现场,杨轶清教授分享了宗庆后、李书福、鲁冠球等企业家的故事,带大家领略创业者最英雄的一面。
以下内容根据杨轶清的口述整理:
宗庆后上山下乡15年,43岁才开始蹬着三轮车起步,一步步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高二毕业的李书福,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要帮着家里放牛,如今成为奔驰汽车全球第一大股东;初中读了二年的农村少年鲁冠球,一手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跨国公司之一。他们虽然起点低,但是都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终身保持了学习的习惯,与时代同步,最终成为创业的英雄,市场里的将军。
01
宗庆后:目标交税上千亿的首富
关于宗庆后董事长,有句话的“版权”在我们这里,我们最早记录并发布——大约五年前,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的讲座在浙商博物馆举行,宗董说“如果我不出差,早上6点半到办公室,晚上11点半离开”。
这意味着宗董每天工作17小时!那一年,他72岁。
现场问问大家,有没有谁一天工作17小时?肯定有的,你们可能是某一天会这样,他是每一天都这样!你们可能是27或37岁,他当时是72岁虚岁73(宗庆后今年77岁)。这是有区别的!
娃哈哈创立三十年(2017年)的时候,在浙大紫金港体育馆举办了庆典大会。那天娃哈哈没有请官员和明星,整个体育馆坐满,都是员工代表和经销商。上午颁奖讲话下午文艺演出,都是各生产基地选送的节目,估计没花多少钱。我回来写了篇文章叫《中国精神富豪榜首富》,《浙江日报》刊登时题目改掉了。
我说几个这篇文章里的数据:宗庆后从蹬着三轮车起步,30年间累计销售额5000亿元,税收520亿元。我记得当时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现场有一阵轻微骚动:怎么这么巧啊?——“520”在网络时代的含义大家都懂,而税收是交给国家的。
2015年宗庆后董事长70周岁那一年,娃哈哈累计实现利税总额突破一千亿。利税二千亿大关可能再过几年就能达到,我估计宗董的目标是靠一瓶水累计纳税上千亿。
在浙商博物馆,大家都看到了那辆锈迹斑斑的破旧三轮车。宗董骑着那辆三轮车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43岁。前些年高峰的时候,娃哈哈一年利税150亿,60多亿的税收、80多亿的净利润。他几次说到自己一年个人消费约5万元,国内出差往往秘书、助理都不带,意味着取行李、换登机牌都要亲自动手。
以前很多外省的官员或企业来杭州学习,经常安排去娃哈哈参观。我看到行程安排后都建议不要去下沙工厂参观,要参观就去看一看娃哈哈的总部。娃哈哈总部至今蜗居在杭州老火车站城站附近的清泰街160号,是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居民老小区的六层楼房子。我估计这很可能是全中国最简陋的大公司总部!
这样的状态,不要说年轻人很难接受,就是同龄人也不一定都能理解。如果今天是大学哲学课讲生活方式,一个20岁的小伙子都可以倒过来给宗董上课。小伙子可能会说:宗董啊,你忘记了生命的意义!小伙子这句话好像没有说错哦,难道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工作?
机器都要休息,宗庆后好像没有歇下来的时候,金山银山堆在面前好像都没有看见,他的状态就像一位27岁的小伙子借了钱在创业,甚至借了钱的小伙子都达不到这样的状态。我们今天讲企业家精神,他身上有不知疲倦的创业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
02
李书福:要么多一个零,要么一切归零!
吉利控股集团现在被称为“日不落”集团——全球24个时区都有吉利下属公司。假如李书福定一个规矩:下属公司的报告我一个小时以内要批复,那么他就是一个机器人,因为他24小时不能睡觉,24小时都有下属公司在办公。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影响力最大最成功的一桩中国对外跨国并购,这个跨国并购实现了“两个百分百”——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全部的资产加全部的知识产权。现在看起来好像顺风顺水有惊无险,但2008年李书福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面对的是两个“零”的选择:如果收购沃尔沃成功了,资产后面会多个“零”;如果不成功,就是一切归“零”。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不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也就是最可能的结果是“一切归零”!
他当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公司上下、家庭老小,大部分都是不同意的。其实反对的声音是有道理的,那时李书福45岁了,已经名满天下,每年利润也有好几个亿。并购成功了,你是在为中国汽车工业争光;不成功呢,是你个人破产甚至可能变成老赖。面对这样有可能前功尽弃的风险,李主席义无反顾。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支撑。
李书福曾经这样说“我这辈子要让中国人造的车跑遍全世界,不是让全世界造的车跑遍中国”。这就是使命。所谓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没有人要求,只有他自己的内心觉得必须这样做!
众多职业里面,企业家最讲精神;众多企业家里,浙商企业家精神最浓郁。而浙商企业家精神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李书福主席45岁时面对“两个零”做出的选择。
03
鲁冠球:创业60年,每年工作363天
如果浙商群体要选一个标杆人物,应该就是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主席。
鲁主席创立的万向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科技化最高、金融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鲁冠球创业整整48年,无论企业规模、政治地位、社会影响,都是同时代的领跑者。他把万向从一间乡村农机修理铺,打造成中国第三大民营跨国公司,美国第一大中资民营企业,仅美国雇员就有数万人。
但他终身住在村里,终身住在亲手造的一栋农房,一辈子萧山口音没变。
2017年10月25日,鲁主席去世。26日一早,我前往萧山宁围他的家里吊唁。我相信所有到现场的宾朋都会很感慨——这是一幢1983年建的农民房,他终身都住在那里!
鲁冠球1969年开始创业,从人民公社的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再到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他不但没有被淘汰,不但还在董事长位置上,而是一直在第一线走在企业家队伍的前列。
如果鲁冠球没有去世,一定是活到80岁干到80岁,活到100岁干到100岁。企业做大难、做强更难;做强难、做精更难;而最难的是做长久。鲁冠球就是中国企业家的“长青树”,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屹立不倒。
鲁主席去世后,万向在公司起步的萧山宁围老厂区,建了一座鲁冠球精神纪念馆。我去参观,印象最深的是一进门,墙上写的这句话“我活了120岁”。鲁冠球十三四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到七十三四岁去世,整整工作了60年。每年工作363天,除了年初一和年三十不上班,每天16小时。普通人一天8个小时,鲁冠球相当于活了120岁!
听到鲁冠球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慨?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只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高度和厚度。鲁主席不仅活出了生命的高度和厚度,还决定了自己生命的长度。老天只给他享年七十三四岁,而他自己实打实活出了120岁!
鲁主席每天16小时里面,有三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是雷打不动的:阅读、分析、思考、研究、讨论。每天如此,终身坚持。
编辑 徐林军
举报/反馈

杭州日报

6807万获赞 56.3万粉丝
《杭州日报》 官方号
杭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