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期食品”四个字可谓是火爆。微博上临期食品热门话题阅读量已经突破1亿;豆瓣网站上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创建于去年9月,目前聚集了6万多人;在B站上搜索“临期食品”,关于开箱的视频播放量在15万以上;在小红书APP上,关于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有将近1500篇……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的连锁超市会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做“买一送一”“买二赠一”等促销活动。此外,还有专门做临期食品生意的“临期仓库”和“临期零售超市”。原价48元一件的牛奶卖15.8元,原价40元的自热火锅卖13元,原价2元一瓶的矿泉水卖5角……这些商品生产日期不新鲜,临近保质期,因此折价出售。
随着临期食品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开始青睐临期食品。瞄准临期食品表现出的巨大市场潜力,不少人已将其当作新风口。临期食品,究竟是一门什么生意?
▲临期零售超市内售卖的临期商品
超市捆绑促销临期商品
员工:临期商品会提前促销,过期由厂家收回处理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几家连锁超市了解到,“临期商品”在多家超市内均有销售。记者看到,在超市商品货架上,部分酸奶、常温牛奶、饼干等商品被捆绑在一起做“买一送一”促销活动。
一名就职于某知名连锁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同厂家的商品对于临期产品的处理时间以及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就拿保质期六个月的常温牛奶来说,一些品牌是保质期过半就会做买二赠一的活动,另一些品牌是临近保质期一至两个月才做买一赠一的活动。”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商品过了保质期都没销售出去,理货员会来打退单处理商品。“处理方式有几种,已经过期的商品,就会当场销毁。理货员打完退单之后就会把过期牛奶戳烂包装后扔到垃圾桶。他们说必须戳烂包装,怕有人捡回去吃了有问题。”该工作人员介绍说,还有一种处理方式是“六分之一退货期”。“保质期6个月的就提前一个月退,保质期12个月的就提前两个月退,退回到厂家,厂家自行处理。”
红星新闻记者在超市中探访时,正好有几位消费者在选购冰柜内的低温奶。成都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在购买低温酸奶时她一般都会选择促销产品。“反正都在保质期内,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这样也可以减少浪费,总比超市等它过期后拿去扔了好。”市民廖先生同样也选购了买一送一的酸奶,记者注意到,酸奶保质期21天,距离过期还剩9天。“和正价酸奶没有区别,这个还划算。”
▲临期零售超市内售卖的临期商品
还有市民对临期食品存在一定的疑虑:“接近保质期的东西,吃了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呢?对临期食品的监管措施有什么呢?”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因此处于保质期内的临期食品,在包装完好、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此外,今年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锦江区市场监管局,了解临期食品的监管措施。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对于购买的临期食品有疑虑,可以拨打12345进行投诉。“商品的保质期都是在外观上清晰标识的,消费者在购买临期商品时是达成双方自愿的。如果觉得有问题也可以进行投诉。”
探访成都“临期仓库”
糖酒会期间外地客户多,产品供不应求
在成都市青羊区蛟龙工业港,有几家专做临期生意的“临期仓库”。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此处探访时,正好遇到一家仓库老板与某知名食品品牌工作人员沟通合作事宜。该仓库老板告诉记者,他从事临期生意已经接近8年。“拿货有很多种方式,厂家、经销商、超市,都是我们的拿货渠道。我们供货一般就是卖给社区电商平台、外卖店、工地、夜市、自助餐商家、商品折扣店等。”
该老板告诉记者,成都做临期生意的人还不多,自己这种从事8年的人已经算是行业老人了。“但今年这个概念炒得比较火,可能是因为提倡节约吧,而且抖音上炒这个生意的也很多,所以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询这个市场。”
▲临期仓库
另一家临期仓库的相关负责人文凯则告诉记者,他是今年3月才入局临期食品市场。文凯介绍说,他此前一直是做经销商,经营牛奶、饮料等食品。“以前就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会降价出售,没有专门做临期食品这个生意。”今年初,文凯看到了临期食品的市场机遇。“以前都是老年人会抢购临期食品,但从最近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临期食品。而且在浙江、天津、安徽等地都有专门的临期商场、临期超市品牌,做得很大。”
于是,文凯去到了杭州、天津等地考察临期商场。“已经成规模的临期商场加盟费很贵,要20万,就是帮你找货源。但是我本身就是经销商,手上有很多资源,所以就没加盟,打算自己慢慢摸索着做。”
今年3月,文凯正式运营临期仓库。“为了扩大货源,发了些抖音,恰好4月份成都糖酒会,很多本地的、外地的客户看到抖音后就来仓库谈合作,那段时间特别忙,一个人就要同时接待10个客户。”文凯说,借助糖酒会的“东风”,生意一下子就走上了正轨。
文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临期食品的市场很大,生意火爆,“简直就是供不应求,本来我们打算再开个淘宝店售卖临期产品,但是发现线下的货都供不过来了,所以开淘宝店的计划也搁置了。”
文凯告诉记者,临期仓库只是做批发的。目前他们已经开设了三家零售超市,专卖临期食品。“零售的价格会比批发价格要贵一点,但还是比正价商品便宜很多。”文凯向记者介绍说,“比如说48元一件的牛奶,临期超市就只卖15.8元,竞争力还是很大的。”
▲临期仓库
市场潜力大
临期食品百亿市场开启
临期食品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今年1月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也将成为“百亿市场”,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发掘。从最初通过小规模的店铺进行临期食品的折扣销售,到线下直营店的出现,再到临期食品被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而临期食品的市场的发展也将走向规范化、规模化。
2020年,凭借售卖2-5折临期食品和日化产品的好特卖HotMaxx在上海已铺设了近百家门店,据天眼查APP显示,好特卖在2019至2020年间,就获得了4轮融资,最近两轮融资额都达到了数千万元人民币。此外,食品特卖平台好食期已获得5轮融资,其中包括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1.1亿元C轮投资;甩甩卖也在2018年获得了3500万元战略融资……资本的动作表明,临期食品的市场已经开启。
在主要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有不少以“临期”为关键字的食品在售。数据显示,以关键词“临期”搜索,淘宝平台的相关食品总数超过4万件,京东超过8000件。
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三大渠道是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社区生鲜连锁店,除此之外,线上和线下的临期食品垂直售卖平台也是消费者选择的对象。
作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入局者,文凯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准备扩大经营,打造一个临期食品展厅。“现在我们的临期食品零售店规模太小了,只有几十平,展厅至少要找一个3000平以上的地方。”文凯告诉自己,这也是自己考察天津、上海、杭州等地市场总结出的经验。“临期食品做得大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展厅,这样可以把市场铺大一点,也方便批发商和零售商来展厅选购。”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吴诗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