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投资》龙敏
尽管屡次被通报,好未来尚未整改完毕。
近日,好未来(TAL.US)旗下培训机构学而思因存在违规收费、超前培训、教师资质、课时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等问题,被多个教委和市场监管局通报并处以罚款。
记者发现,尽管已经被通报处罚,但上述问题目前在好未来旗下部分平台仍然存在,比如一些课程的设置超过3个月或60课时,另有部分教师的资质与官网公示的信息不匹配。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1.69亿美元,亏损金额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11月30日,好未来商誉为5.23亿美元,逐年升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好未来当前主要面临着如何平衡财务状况和缓解所处压力的问题。
多门课程超时收费 有教师资质未明确
5月17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指出学而思等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费用等违规问题。
经查,学而思线上平台仍未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全整改。记者发现,在学而思天猫官方旗舰店售卖的“小猴启蒙思维系统课”显示,“思维年课”为3580元,优惠价为2680元,包含240节AI动画课。
同时,学而思旗下的“小猴AI课教育天猫旗舰店”同样在售卖“小猴启蒙思维/英语/语文全年系统课”,适用年龄在3-7岁之间,课时均为240课时。
*学而思官方旗舰店和小猴AI课教育旗舰店售卖的思维系统课
而在学而思运营的“学而思培优”APP上,大部分课程仍存在“超过3个月”的收费。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春季培训班”“小学四年级数学春季培训班”等课程,开课时间为3月5日、3月7日或3月9日,但是结课时间却为6月25日、6月27日或6月29日,均超过监管规定的3个月时限。另外,“小学五年级数学秋季培训班”开课时间为9月4日、9月5日或9月8日,结课时间则为12月25日、12月26日或12月29日,课程费用为4560元,课程时间也超过了3个月。
*学而思培优APP上售卖的课程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据悉,“学而思培优”是好未来旗下中小学综合性学科教育品牌,记者打开“学而思培优”APP看到,可选课程的范围在幼儿园早教班到高中三年级之间,在售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编程、围棋、益智等课程。
3月2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曾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请家长选择有资质正规培训机构,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如有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江瀚向记者表示,“3个月”或“60课时”是当前监管测算出来的相对而言风险较小的情况,与“房租不建议超过三个月”的逻辑是一样的,但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因为很多培训机构都是通过大量销售课程来获得资金,而“三个月”的期限对机构来说可能会造成资金不足的状况。
另外,“学而思培优”APP在售课程中或存在“超前培训”的问题。记者看到,当选择幼儿园大班时,APP页面会显示“一年级数学暑期培训班”“一年级英语秋季培训班”等课程;当选择小学五年级时,页面会显示出“六年级数学暑期培训班”“六年级数学秋季培训班”等课程;当选择高中二年级时,选课页面则会显示出“高三物理暑期培训班”“高三化学秋季培训班”等课程。
5月5日,重庆市教委、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近期校外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和违规收费等问题的通报》,对部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课程设置、教师资质、招生收费、广告宣传等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重庆学而思有关校区存在部分课标超前培训、对新学员提前超期违规收费等问题。
江瀚分析道,教育培训机构“超前培训”就像“军备竞赛”,或者可称之为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由于受“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各家教育培训机构都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超前上课,市场竞争力将会被削弱,因此超前学习、超前培训,互相之间你追我赶已形成‘囚徒困境’,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困局。”
此外,在APP售卖的课程中,多位老师的资质并未明确公示。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授课老师,虽然公布了其教学经历和教学成果,却未显示教师资格证编号,随后记者在学而思官网公示的教师信息中,也未找到上述老师的编号和姓名。
*学而思培优APP公布的教师介绍
此外,部分消费者反映此前购买好未来旗下平台的课程,出现过虚假宣传的情况。一位消费者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此前通过线上购物平台购买了学而思旗下的“熊猫博士识字课程”,商品详情页面并未显示课程使用期限,但是拍下课程后却被告知要在几天之内使用兑换码将课程学习完。而在使用兑换码的过程中,消费者还发现部分兑换码已被使用过,目前这位消费者仍有部分课程兑换码未收到。
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曾遇到过开课前后承诺不一致的情况。一位消费者称,在给小孩报名暑期和秋季初一课程时,当时分配班型安排的是资深竞赛队老师,但快要开课时却换成了普通老师。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学而思举办了“升班考”让孩子升班,可考试通过后却无法报更高年级的班。
三个月亏损10亿 商誉一路上涨
目前,好未来公布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3.63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长58.9%;好未来的营销费用和营业费用分别为10.20亿美元和18.24亿美元,同比增长67.26%、54.17%。但公司净利润却由上年Q4的净亏损9010万美元扩大至1.69亿美元,约合10.87亿人民币,净亏损额创下历史新高;经营亏损为2.97亿美元,同比下降620.4%。
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好未来营业收入44.96亿美元,同比上升37.35%;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1.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新增亏损0.058亿美元。同时,2021财年季度平均学生人次(长期正价课)从上年的约302.38万次增长到约466.91万次,同比增长54.4%。截至2021年2月28日,好未来在110个城市共设有1098个教学中心,较上年同期的70个城市的871个教学中心大幅增长。
对此,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好未来收入增长主要是由长期正价课程学生人数的增长推动的。但2021财年公司成本费用持续加大,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7.37%与24.85%,对比2020财年分别增加11.32%与0.57%。
其中,销售费用率提升较大,主要源于为扩大用户规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所增加的市场推广费用。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在线教育迎来流量高峰,各大教育品牌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抢占市场份额。
伴随着好未来的扩张,其商誉也一路上涨。据东方财富网数据,2015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好未来的商誉从8702万美元上涨至4.54亿美元。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商誉需要在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并购标的无法完成业绩承诺或者盈利能力下降,或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在江瀚看来,好未来商誉增长与其规模扩大有一定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盈利能力下降,更多是因政策变化,以及整个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商誉,其他业务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下降,好未来将面临非常巨大的压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好未来当前实际上面临的是如何平衡财务状况和缓解所处的压力”。
记者就上述课程、师资等相关问题致函好未来,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举报/反馈

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

7637获赞 2216粉丝
聚焦金融科技,分享金融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