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瑄璞是陕西“70后”作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与周瑄璞认识多年,少见她有急躁的一面,总是不疾不徐、一副微笑的模样。
纵观周瑄璞的创作,从早期的长篇《夏日残梦》《疑似爱情》《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到《骊歌》《房东》等中短篇小说集,无不表现出自觉的女性意识。近年出版的《多湾》和《日近长安远》,直至新近问世的小说集《隐藏的力量》,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女性精神与女性成长书写。在周瑄璞的笔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心灵冲突始终是她所关注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并不仅是讲述故事和人物命运,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具有成长性,有着逐步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与心灵觉醒。同时,在坚持女性言说的同时,城市底层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人物命运变迁、小人物的奋斗历程也始终是她创作的一个重要视角,使得她的女性言说与城市书写互为交融,彰显出独特的叙述张力。
周瑄璞 《隐藏的力量》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1年03月
陈涛:首先祝贺《隐藏的力量》出版,能否介绍一下这本书与你其它的中短篇小说集的区别在哪里?
周瑄璞:这个集子是安徽文艺出版社“中坚代”书系的一本,书系收入国内广有影响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我的这本《隐藏的力量》女性色彩比较鲜明,突出女性成长和心灵讲述,我在整理的时候有意为之。这是我从40岁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转载,读者和自己都比较喜欢的十多个中短篇。“隐藏的力量”其实也就是女性的力量。拿到这本书后,以一个读者的角度来阅读、回望,我仿佛看到自己写作的轨迹。主人公有自信乐观、个性张扬,也有错失、悔悟与自省,这种变化也与年龄渐长有关。文学是最忠实的体现与表达,每个年龄段有其真实的反映。女性在生活中成长,作家在书写中成熟。社会使我们勤勉奋进,现实又让我们反观自身。
我写过许多小人物的命运,底层人的悲欢和内心洪流,这本集子真正动人之处在于,书写和纪录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种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和创造的力量。在“她们”的整个生命中,始终有一种力量隐藏在女性貌似柔弱的外表下。
陈涛:在这十多个中短篇当中,有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的遭际、心路以及所透出的况味让我唏嘘慨叹,在她们当中,你有没有特别钟爱的?
周瑄璞:这本集子写了十多个女性的故事与侧面,有说出“我年轻时很傻,现在不太傻了,却不再年轻”,回忆咀嚼前尘往事,感慨造化弄人和岁月无情的盛年女子;有十六岁就闻名全厂、历经感情波折的“厂花”;有我们认为不会再涉足爱情但内心其实非常丰富敏感的公园晨练大妈;有徘徊于女性角色与母性角色之间,与长大成人的女儿进行幽微心灵冲撞的中年女性;有走向不同社会阶层之后产生微妙变化但又惺惺相惜的姐妹;有困厄于妇科病房,在世俗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冥想生死和见证人性的住院女人;有女性可怕的对同性的嫉妒;有自负女人的回首反思,有文艺女中年理性而节制的偶像崇拜,有身心与现实的幸福与忧伤……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朋友、姐妹、邻居,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我对她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细数她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悲欢,试图喜欢或理解她们,把主人公当成自己,以己之心来探察生活的合理性和心灵的真实性。
但我个人最牵挂和疼惜的,还是世俗生活中的失败者田金枝。这个集子里的一个中篇《骊歌》,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主人公完全不会是我,她跟我的形象差之太远。但是在写作中,我不由得站在她的一边,站在人的角度,女人的角度,感同身受,体察她内心种种疯狂和破碎想法的合理性。她敢于追求和尝试,对生活与爱情怀抱热望,一腔天真之气,尤其是她失败了,碰得头破血流,生活搞得很糟,更应引起同情和警醒。我觉得自己和她共同完成了一次成长,在小说结尾发自内心地说出:当下最痛,当下最美。”
陈涛:女性意识和女性书写是女性作家写作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你书写的重要主题,关于这个方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如何书写的?
周瑄璞:女性意识是一个女作家的本能,不管你是否有意书写女性,但这种意识是伴随你终生的。
女性有孕育生命的重要功能,女性的身体是世间万物中的重要载体,汇聚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沉淀下女性意识,从而有了女性书写。首先,没有身体,一切无从谈起,所以女性书写和女性意识都依托于女性身体而生发,这个我们不能回避。我要写出女性的“人”,而不是男作家笔下的“女人”,也不是被赋予高尚光环、女性楷模的女人,而是诚实地写出女性身心的变化,成长的轨迹,写出生命之花的绽放与凋零,写出女性的忧欢,梦想,痛苦,流血,孕育,撕裂,伤痛,愈合……这是作为女性的我的责任,也是本能。总之我想要提供女性身心成长和衰落的样本。
陈涛:作为一名陕西的中青年作家,或许都会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陕西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名家众多,他们可否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是影响的焦虑?
周瑄璞:陕西作家都有写长篇的情结,几乎每一个陕西作家都雄心勃勃要写出一部长篇巨著,我们集体做着“创业之白鹿、平凡的废都”之梦。何其简单呢?常有青年写作者抱怨,我们出不了头的原因是,大树太多,太大,遮住了阳光与水分。其实,出不来的原因,还是我们写得不够多,不够好,缺乏前辈作家那种吃苦精神和深刻思索。
所以要说影响的话,两种都有。相比而言,可能后一种影响更多一些,那就是影响的焦虑。
因为文学创作是个体劳动,前辈的光环再耀眼,毕竟不能代替你的写作,哪怕周围一群先贤陪护和开道,也不能保证你写出精品,就像是一只母鸡,你肚子里必须有蛋,才能确保下蛋这件事发生。而你千辛万苦写出的作品,只能代表你自己。陕西文坛是一个的光荣的名称,有辉煌的历史。我辈生在陕西,是幸运,也是不幸,好比一把双刃剑。但你别无选择,就像你的出身一样,只能是学习前辈作家的精神而不拘泥于他们的风格,因为风格是每人独有的,关乎自身而无关于他人,只能在他们的大树下奋力生长自己。有一位评论家告诫我,生在陕西文坛,你要有鹰视狼顾的雄心。这听起来很悲壮啊,我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可能或者应该或者必然陷入你所说的焦虑吧。谁知道呢,不是任何事情都有解题答案,只能本着对文学的热爱,努力写下去吧。
陈涛:我很认可你的话。写作是个体的劳动,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内心,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我们最初认识是在鲁迅文学院,你曾经于2010年、2015年两进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这两段学习经历有何不同?对你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周瑄璞:是的,我先后两进鲁院,这两次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我把它们比做初恋和旧梦重温吧。
2010年春天,我第一次走进神圣的、向往的鲁迅文学院,你是我们鲁十三的班主任,现在还记得你非常年轻的样子,第一天开班仪式后照合影时,你就能叫出我的名字,让队列里的我换个位置,以免被前面的人挡到。我当时很吃惊,咱们还没有说过一句话呢。可见你提前做了许多功课,或许通过报名表上的照片把很多人的样子都记下了。你比我们大部分人都年轻,却管理着我们五十二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竟然理得很顺,大家都很听你的,尤其我们结业之后发生了几件大事,几位同学英年早逝,每一次我们都紧紧地信靠于你,完成对同学的悼念,由此我们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十多年过去,鲁十三们散布各处,最远的在欧洲,但我们的心仍在一起,每个同学的动向、成绩,都牵动着大家,我们仍然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这是你良好品质和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现,也是鲁院永恒的力量。
我当年在位于东四环外的八里庄,度过了新奇而美好的四个月时光,那是我真正走向全国文坛的起点。在那之前,我只出版过几部都市情感类的长篇小说,在文坛没有什么影响,一进鲁院,放在全国视野里,更是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是从那之后,很扎实地写了几年中短篇小说,就包括这本集子里所选到的,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也真正有了全国影响。
我清晰记得,在一个夜晚写作短篇小说《隐藏的力量》,有了故事构思,却不知怎样开头,抬头看着窗外的黑夜。突然灵机一动,冒出这样的句子:“你好,欢迎使用GPS心灵定位系统,这里是北京朝阳区小街24号,由于千万分之一的偶然性,本系统锁定一个亮着灯光的窗口。”我想象茫茫夜空中,灵感之神能降临我所在的八里庄鲁院420房间,让我写出一个好的小说。
在那个春夏,我还认真修改了我于2009年写出的长篇小说《多湾》,当时首轮投稿失败,但我认为这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我将一遍遍修改下去,等待出版时机。
那时的听课,像海绵吸水,恨不得将老师所讲全部记下,我现在还完整保存着当年的课堂笔记,以及每两周发放一次的课程表。
到了2015年秋季的深造班(俗称“回炉班”),我的心态也平稳了很多,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了。一直伴随我的是《多湾》的出版过程。这部我前半生最重要作品的问世,在文坛引起了一定反响,给我带来一些声誉和欣悦。你不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记得你当时好像在北师大读博士,经常来去匆匆,我们的交流少了一些。
陈涛:鲁迅文学院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能够跟大家相识相知也是我的荣幸,你第二次就读高研班的时候,我刚刚去到甘肃挂职,也就没什么交流。从2010年你首次就读高研班至今,你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为你感到高兴。今年《小说选刊》第3期卷首语评价你的作品《那人》时说:火候的拿捏,气氛的把握,强大的心理描写,都宣告周瑄璞作为文坛“陕军”新一代领军人物,绝非浪得虚名。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赞誉的?
周瑄璞:三个排比句说得很到位,符合我这个小说的品貌,尤其“强大的心理描写”,确实是我小说的一贯特点。至于“领军人物”那更多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吧,很感谢《小说选刊》的编辑老师厚爱,但是自己要始终保持清醒,继续努力。
陈涛:写作多年,你对文学肯定有许多的思考。是否考虑过,文学给你带来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相比起写作时的初心,你对文学有何新的认识与情感?
周瑄璞:写作生涯有二十多年吧,对文学的热爱初心不改。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从一个卑微之人,一步步成长为眼界相对开阔的人,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风景,领悟到更多的道理。选择写作,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是命运对我的眷顾。
我常常感到,不是我在创作,而是文学塑造了我。因为有了文学,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失败与打击,将我抛向的,不是破碎、仇恨和冷漠,而是更加的热爱与纯真。是的,文学让我一直葆有一颗赤子之心。
陈涛:下一步有什么创作的打算?是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写作计划?
周瑄璞:创作这件事,一直在路上,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永远在前方,召唤着、引领着一个写作者前行,对作品的规模和品相、以及文坛影响的期待,也一直是作家之所以一次次踏上新征程的动力,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像是生活给了你一个期许,始终鼓舞着你,或许是真实的收获,或许是虚幻的泡影,试了才知。作家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肉身绑定时光机的实验品,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你要做的就是无怨无悔,然后告诉自己,我活过,写过,热爱过。
目前有两个长篇构思。有时信心十足有时忐忑不安,有时又突然很焦虑很自卑,觉得自己低如尘埃一无是处。投身写作是一种自我解救,会有一种虚幻而扎实的力量支撑着你。长篇创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是对一个作家体力心力脑力方方面面的综合考验,绝不是坐在电脑跟前写就是了那么简单,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你写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后面还有很多关口。随着年纪渐长,也有点宿命。现在就是要在两个之间研判、选择,指定一个先写下去。做各种准备,储蓄力量,从无到有,生生地整出几十万字,创造出一个世界,面对又一个挑战。
当然,创作的所有艰辛都不足以让一个作家说难诉苦,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走下去吧。
陈涛:中国作家网总编辑
周瑄璞: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多湾》《日近长安远》,中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骊歌》《故障》《房东》《隐藏的力量》。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被转载和收入各类年度选本,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入围花地文学榜、南丁文学奖。获得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特别推荐、《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更多精彩:
本期编辑: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