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都喜欢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
几年来,王宁一直在做的事情非常符合时下潮流,至少很讨投资人喜欢:从线上来,到线下去。
听起来好像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但王宁不止一次强调,无论是做线下健身空间还是卖智能产品,都并非简单将流量变现,而是致力于构建起Keep的生态,把Keep打造成一个生活方式品牌。
这样的野心也拓宽了Keep的想象空间。
近日,有消息称,刚刚完成F轮融资的Keep将冲刺IPO,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等管理层希望Keep最快在2021年申请赴美上市,最晚也将发生在2022年。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Keep已经任命CFO,并在多个渠道招聘投资者关系总监。
2020年5月,Keep获得了时代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等高达8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当时Keep估值为10亿美元。2021年1月,Keep又获得了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高瓴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等跟投的F轮,金额为3.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此时Keep的估值距离上一轮已经翻了一倍,达到了20亿美元。
对于上市传闻,Keep公关人员进行了回应:目前暂时还没有收到上市消息。
在市场看来,作为运动健身垂类领域的独角兽,Keep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已经走过了从0到1的创业阶段,开始向1到10,甚至10到100进发了。”王宁说。
水里有大鱼
王宁曾经是一个180斤的胖子。
2014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了找份体面的工作,找个漂亮的女朋友,王宁下定决心开始减肥。但,“对于一个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去健身房请教练进行专业指导的。”
王宁开始上网检索大量关于减肥和健身的资料,经过互联网学习,他掌握了一整套健身减肥方法,很快从180斤瘦到了130斤,几乎每个人见到他都会问一句,“你是如何减肥的”。王宁开始琢磨,何不做一个APP,把这些健身资料和训练视频整合进来,让更多人看到呢?
2014年,Keep以公众号形式横空出世。王宁很看重内容质量,有时一篇文章甚至要打磨10天,而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优质,Keep迅速积累起一批粉丝。不久后的2015年初,Keep上线了APP应用市场。
2015年,O2O是最火的创业模式。
那一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宣布,将公司账上500多亿元现金中的200亿元全部投入到O2O业务中。此举一度震惊整个华尔街。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15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6亿人,这些年逐年增长,预计在2025年增长至5亿人以上。健身行业也随之涌现了一大批O2O创业项目,比如黄晓明投资的火辣健身,还有FitTime睿健时代、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约教练、人马君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应用市场里,各种手机运动类App多达1500款以上。
聚沙成塔,积水成川,更何况这原本就是一汪清泉。
当时正是社交平台的大发展时期,恰逢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科技登陆纳斯达克,健身+社交这个垂直领域“新大陆”的想象空间无疑是巨大的。每个投资人都不想错过“下一个陌陌”,甚至是“下一个微信”。应了雷军那句话:“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投资人挤破脑壳,这些基本成立不到一年的创业公司,很快就拿到了数百万、数千万风险资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优质内容“封神”的Keep,获取的第一个100万用户,只用了105天。
这样的数据使Keep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贵巨头”。2015年6月,王宁在一次采访中说:“Keep在App Store的排名已经逐渐稳定在「健康健美分类」下的Top5”,不过王宁也并非没有毫无忧患:“在它前面,是大姨吗、美柚和小米运动三座万丈高山。”
事实上,健身App大多大同小异,都是分门别类提供健身视频。兴起之初,它们模仿社交平台的打法,邀请健身KOL或者达人进驻,并通过发布一系列令人血脉喷张的照片,吸引了一大波小白用户。但这种工具软件本身的视频和社交功能并不能产生直接收入,总的来说还是互联网的那一套流量玩法,它们懂运营,却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健身理念。
B轮过后,半数以上的APP都销声匿迹了,王宁口中的“三座高山”也被夷为平地。不到2年时间,Keep成为了这条赛道唯一的大鱼。
同行相继覆没,但赛道还是那个赛道。工具App的变现模式天然性单一,广告几乎是最主要的商业模式。拿Keep早期产品举例,用户在跟着视频锻炼时,极大概率会跳出一条插屏广告,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而且这样的模式利润很小,给投资人的想象空间也不大。
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横行霸道那几年,老牌电商似乎为年轻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新的出路”。拿到融资的王宁开始焦虑起来:“我现在做的是一款在线教育的工具,跟我之前实习生经验相关,我知道怎样搞,而且速度快。如果我们未来想去做电商,我是没有电商基因的,我都没有卖过东西,我怎么去搞仓储物流这些东西?”
没有电商基因的Keep,却面临着不做电商就可能死的窘境。
困顿与终局?
2017年3月,苹果CEO库克成为Keep第80000001个用户。2017年8月,Keep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
但1亿用户的Keep缺的原本就不是流量,而是变现的能力,流量变现可以说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最终模式。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即便开启了电商业务,Keep的ROI仍是负的。
带着紧迫感,Keep在2016年推出了自家商城,从出售运动周边商品开始切入商业化探索。两年后被问及商城转化率是多少时,王宁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字,只是回应:“意料之中”。
此后,Keep的商业布局越发多元化,包括智能硬件、内容付费、线下空间、轻食配送等。用王宁的话来说,他们正试图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用以构建一个“科技运动的闭环”。
2018年初,Keep公司扩充了三个场景:城市、家庭、生活。
“我们围绕家庭,做了Keepkit,并做了跑步机、家庭化的体脂秤等产品;围绕城市场景创造了Keekland,我们希望KeepLand可以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像邮局、银行、便利店一样;我们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打造了Keepapp这样一个运动品牌,希望通过Keep的服饰、周边渗透到所有的年轻人中,通过这些展现Keep的品牌价值。”
2019年3月,Keep又上线了KeepLite轻食外卖业务,卖起了“沙拉盒饭”,此外还配有一整套包括三明治、手卷等轻食,以及鸡胸、坚果、蛋白棒等零食。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没有电商和线下门店经验的Keep团队,其商业探索的模式却越来越重了。其实,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的模式并不罕见,隔壁的唱吧KTV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但如这般疯狂扩张的,Keep是头一个。Keep几乎包揽了健身领域下各个方面的所有业务,王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这也意味着,他亲手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竞争者。
举例来说,Keepland就像是空降在健身房领域的包围区,这个服务体系早已趋近成熟的业态里早就有不少选手厮杀了,比如传统健身房品牌柒号主场、V+Fitness、蜂狂运动等,新型健身品牌超级猩猩、乐刻等品牌都在抢占同一块市场。
2019年初,Keep在北京和上海已经有了11家门店,其中北京9家,上海2家。而反观Keepland的竞争对手,超级猩猩已经有近90家门店,乐刻也有近500家门店。
轻食赛道也并非一个适宜企业生存的温和环境。早在2015年,小绿格蕾沙拉成立刚4个月就倒闭;2017年初,南京的沙拉日记项目宣布关门;2019年初,曾在三里屯策划过“斯巴达三百勇士”营销活动的北京甜心沙拉被传出倒闭、创始人失联的消息。
挑战一直存在,烧钱不可避免。
2019年10月24日,程序员节,Keep却在忙着裁员。爆料人称,裁员规模高达300人,而官方公布的数字是10%-15%。不过话又说回来,哪个互联网产品又能绕开“烧钱”的问题呢?即便强如微软,也曾因为错失移动时代长期不被市场认可,股价在地板上趴了十多年。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烧钱不可怕,只要还在棋桌上没被出局,就有翻盘的可能。
Peloton是美国一家专注于家庭健身的创业公司。2019年,Peloton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一年后,Peloton市值狂涨6倍,从76亿美元飙升至471亿美元;在2020财年Q4(即2020自然年Q2)财报中显示,Peloton首次实现季度盈利并超出华尔街预期:净利9052.5万美元,营收同比飙升172%至6.071亿美元。
那么Peloton是否将会是Keep的明天?
不同于Peloton,Keep主要针对国内市场。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运动健身App渗透率约为11.1%;而根据QuestMobile统计,按2019年底中国14亿人口进行测算,我国运动健身App渗透率仅为6.4%。
(资料来源:QuestMobile,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过这并非坏消息。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健身房大幅闭馆,Keep抓准时机,将直播模式融入到多项运动之中,线上教练可以通过Keep平台加速变现,这吸引了更多拥有健身知识的IP达人入驻Keep。
与此同时,据QuestMobile统计,2020年1月,我国运动健身应用App月活用户约0.9亿人,同比增长93.3%;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预计在2025年将增长至5亿人以上。
(资料来源:易观千帆)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了解到,2021年1月,Keep获得了金额为3.6亿美元的F轮融资,此时Keep的估值距离上轮融资已经翻了一倍,达到了20亿美元。Keep的用户数量也翻了3倍,达到了3亿,MAU为4000万。
王宁曾说,想将Keep打造成像耐克一样的生活品牌。在王宁的规划中,烧钱是在“埋雷”,伸展触角是为了构建Keep生态。商业的丛林法则为Keep带来无数挑战,而双刃剑的背后也暗藏无限机遇。无论上市与否,蛋糕在变大,Keep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2021年「科技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将诞生「最具科学价值全球创始人」50 强榜单和「最具潜力硬科技品牌」50 强榜单两大榜单。
END编辑:Amelia图编:丘丘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