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光
初夏的阳光,穿透飘忽的山岚,洒在霜降坪上,矗立于霜降坪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50年初在阳春市圭岗镇三垌南山村垌心塘自然村剿匪战斗以及三垌乡府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26位烈士。三垌乡府保卫战就发生在霜降坪山坡下庙门村中墙窊自然村的萧氏宗祠。
萧氏宗祠坐落在一个山坡下,三座三进,砖木结构,第二、第三进为正祠,高两层。宗祠高墙厚瓦,前面开阔,西面无遮挡,出入方便。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工队凭借宗祠开展活动;1949年后,三垌乡在宗祠里设立了人民政府。
迎着初夏的阳光,我们走进宗祠。只见宗祠的大门上、墙壁上布满了触目惊心的弹痕、弹孔。大门头被子弹击断的花岗石横楣,已用水泥进行了修补;被子弹击裂的花岗石门槛,留下一道道贯通性裂纹。这些弹痕、弹孔,历经70多年风雨,依然历历在目。仿佛是张开的一张张嘴巴,诉说着三垌在刚解放时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发生在这座宗祠里的乡政府保卫战是多么惨烈悲壮,动魄惊心;那些革命志士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舍生忘死、甘洒热血,坚决、顽强反击国民党顽匪,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在宗祠旁边土坡上,原粤中纵队六团西山武工队班长、三垌第一任乡长李东泰的儿子、退休干部李仕发,圭岗镇三垌网步小学校长叶源宗,三垌网步村退休村支书陆东,以及村民肖家燕、肖华业、肖建业等人满怀激动,纷纷向我们展示他们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听着他们的诉说,我的思绪被拉回到70多年前,在脑海里描绘出发生在萧氏宗祠里的那场惊心动魄、惨烈悲壮的乡政府保卫战。
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时,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西江办事处主任叶肇率领国民党顽匪600多人,窜入西山(现阳春市的永宁镇、圭岗镇一带以及河(土+朗)镇、双滘镇的部分地区),先后收拢顽匪数千人,建立了所谓的“游击根据地”,垂死挣扎。叶肇顽匪窜入西山的50多天里,烧杀抢掠,并杀害了军人、军属、革命群众等10多人。
1949年12月24日,阳春军事管理委员会将西山顽匪的暴行向粤中区党委进行了汇报。粤中区党委决定由粤中军分区抽调四个营的兵力,与阳春的县大队、一区队等联合组成剿匪队伍,于12月26日打响了围剿西山顽匪战斗,共击毙顽匪50多人,俘虏2000多人,西山获得解放,但叶肇等390多个顽匪逃脱。
脱逃的叶肇顽匪不甘心灭亡,继续在西山作乱,并约定于1950年2月4日炮制“十八事变”(当天是农历正月十八日),统一下山攻打西山各乡政府。因为派出去造谣惑众的神棍被捉,顽匪头目李鸿万生怕阴谋败露,于是提前在1月30日指挥部下蓝香池率顽匪攻打三垌乡政府,以吸引西山的各个乡政府抽兵增援,分散和拖住各个乡政府的武装力量。蓝香池勾结已向三垌乡政府自首的顽匪营长肖显传,策反了防守三垌乡政府的岗哨班长肖森传(原是肖显传部下,因为自首而被安排工作)。30日凌晨,顽匪潜入乡政府哨楼,绑架了放哨的两个民兵。早上8时许,顽匪冲下山来,包围了设在萧氏宗祠的三垌乡政府。顽匪在宗祠门前架起机枪,封锁宗祠两重大门口,几个顽匪强行从宗祠的第一进翻墙窜入乡政府,乡长李东泰率领乡政府的民兵和工作人员奋起反击,击毙了顽匪排长肖剑传。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顽匪押来乡政府有关人员的家属,欲迫使家属劝降乡政府的民兵和工作人员,但遭到拒绝。顽匪恼羞成怒,强迫村民抱来山草,纵火烧宗祠。然而,宗祠高墙厚瓦,瓦面瓦口都用灰浆封抹,根本烧不着。无计可施,顽匪再强迫村民搬来石头,砸烂宗祠的瓦面,再抛上浇了煤油的山草,纵火烧毁了宗祠第一和第三进的屋顶。乡政府的民兵和工作人员退守到宗祠的第二进(中座),继续反击。当天下午3时,圭岗区队前来增援,顽匪慌了手脚,一方面慌忙抽兵阻击增援队伍,一方面加紧督促开挖宗祠墙壁,欲破墙进攻,被守卫民兵击退。下午5时,圭岗区队的增援人马赶到,顽匪落荒而逃。
三垌乡政府的保卫战,敌强我弱,且孤立被围,但乡政府的民兵和工作人员沉着反击,激战一整天,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保卫了乡政府,捍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在这次保卫战中,副乡长刘汉英、民兵队长肖克传、班长肖松传,以及战士肖家宏、肖家源等5人光荣牺牲。
硝烟散去,岁月无迹,三垌抚平了伤痕。然而,三垌在解放初遭受顽匪蹂躏的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霜降坪上祭慰英灵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萧氏宗祠青砖墙上触目惊心的弹痕、弹孔……时时都刺痛每一个走进三垌的人眼睛和神经,让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并不虚幻,战争也不久远。
我收回思绪,站上高处举目远眺。山环水绕的三垌,山上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山下河沟纵横、村寨错落,田地伸展、庄稼蓬勃……勤劳智慧的7000多三垌儿女,在这块曾被顽匪蹂躏的土地上,绘出了一个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