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的“平寇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三位“平寇将军”:徐晃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
一、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一带)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建安五年(200年),在徐州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袁绍的刘备。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领平寇将军徐晃等人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当时,以右为尊),进封逯乡侯。同年十月,曹丕称帝,这就是魏文帝。在此背景下,徐晃被进封为杨县侯,受征南将军夏侯尚所督,进攻上庸(湖北竹山西南)击破蜀将刘封。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因徐晃镇守阳平,迁封为阳平侯。后孙权派部将陈邵把守襄阳,徐晃与曹仁一起进攻陈邵,攻克了襄阳。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北伐,徐晃与司马懿到襄阳抵挡诸葛瑾。徐晃因为立下了战功,所以增加食邑二百户,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太和元年(227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继嗣。正始四年(243年),徐晃从祀于曹操庙庭。
二、庞会
庞会,(214—?),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庞德之子。公元219年,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庞德跟随于禁迎战关羽,结果,后者水淹七军,不仅俘获了于禁,还斩杀了庞会的父亲庞德。
因此,到了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后,考虑到庞德的忠烈行为,所以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的记载: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勇烈,所宜嘉异。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
公元257年,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起兵造反之后,平寇将军庞会拒绝跟随诸葛诞起兵。因此,等到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后,将平寇将军庞会的爵位晋升为乡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曹魏后期,庞会获得了平寇将军的官职。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我们不能确定庞会是哪一年获得平寇将军的官职。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记载: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维等闻瞻巳破,率其众东入于巴。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庞会跟随邓艾进攻蜀汉,并立下了战功。不过,在蜀汉灭亡之后,《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庞会的相关记载了。换而言之,庞会最终的结局,自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三、刘瑁
刘瑁,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人,益州牧刘焉的第三子,也是刘璋的兄长。东汉末年,刘瑁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刘焉担任益州牧的时候,陈留人吴懿也来到了益州。彼时,刘焉替刘瑁纳吴懿的妹妹吴氏为妻。
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焉去世。在刘焉去世后,刘瑁没有接任益州牧的宝座,反而是年幼的刘璋执掌大权。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璋派遣使者祝贺,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加封刘璋的兄长刘瑁为平寇将军。但是,不久之后,平寇将军刘瑁就病逝了。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瑁的平寇将军一职,自然是名不副实的,也即其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甚至不能说是一位武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