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海报。
由张艺谋执导的谍战影片《悬崖之上》正在热映,影片除了剧情紧张,演员表演精彩之外,片中的人物造型也为人称道。2019年6月,张艺谋导演邀请陈敏正为电影《悬崖之上》担任造型设计。此时,张艺谋正在重庆拍摄他的另一部新片《坚如磐石》,两人在片场见面,为片子造型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沟通,陈敏正看完剧本后正式启动了《悬崖之上》的造型设计工作。
造型设计师陈敏正。
造型设计师陈敏正与张艺谋导演算是老搭档,总共合作了7次,包括《三枪拍案惊奇》《影》《悬崖之上》《狙击手》4部电影,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版《图兰朵》、加上2022年即将展示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3次大型演出。对陈敏正来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最大的好处是,“他每部戏都有特别鲜明的造型空间”。
《悬崖之上》的整体色调为黑白灰,除了雪景是白色外,演员的造型基本都采用了黑灰色,把所有白色删掉,这是导演张艺谋和造型指导陈敏正在不断探讨、试妆之后达成的色彩控制。
陈敏正说,包括在片中出现的罗马尼亚大使馆,里面所有的外国人,他们穿的晚礼服、衬衫,站岗的门童,所有演员身上找不出一丝白色。哈尔滨马迭尔酒店前叫花子要饭那场戏,有两个站岗的镜头一晃而过,他们戴的手套应该是白色的,造型组给做成了灰色的,把大量白色的空间留给雪。新京报独家专访造型设计师陈敏正,聊了聊《悬崖之上》在服装造型上的幕后故事。
服装要做到有图片文字考证支撑
影片开头林海雪原的部分在服装造型上花了不少工夫。四位特工跳伞落地后,造型部门首先得查阅上世纪30年代苏联飞行员的跳伞服是什么样的。之后,他们又换上了皮货商的衣服,为什么要这样穿?导演张艺谋让造型部门一定要做到有证据,有图片和文字支撑。
特工跳伞后穿的皮货商衣服。
上世纪30年代,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的省会。陈敏正说,造型部门在齐齐哈尔的一些博物馆、资料馆查证了大量资料,什么样的人在大雪纷飞的森林里走是需要考量的,要反复去推敲。老百姓不行,因为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一般当地人就不出来了。最后查到,当时有一些皮货商,在冬天进山去收集村民打猎囤的一些皮货,用雪爬犁拉出来。但电影中不太方便表现雪爬犁,就设定四位特工是买皮货的人,买完之后,商人们用雪爬犁往外拉出去一部分,他们自己身上也会背点。皮货商的帽子很多都是白色的,造型部门为了考虑视觉效果,还有质感,给它染成褐色、黑色、灰色,统一在一个灰黑调子里,这样出来以后既有色彩控制,同时又有人物的合理定位。
张译角色本来设定为土匪,后改成文人
片中张宪臣这个角色有一个版本的设定是土匪,演员选定张译之后,根据他的气质,改为曾经教过书的文化人,人物造型随之也发生变化。陈敏正说,张宪臣在林海雪原换上了皮货商的衣服。到了车站,应该有换衣服的联络站,作为特工人员这些也都是合理的。那时候,他就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出现,一身很简单的大衣。造型部门当时给张译制作了几款,有属于特别苏联味的,有中式的。本来造型组想给他的衣服下体做肥大一点,有一种东北味的粗犷劲儿,但张译穿上去以后就感觉不够干练,为了让人物显得特别精干,又做了一款瘦型的,穿上之后非常适合角色的职业特点。
张宪臣造型。 供图:陈敏正
秦海璐去大使馆那场戏,是全片主演唯一一次口红妆
因为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她丈夫张宪臣是文化人,造型组给她也定义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银行职员或者老师。当时的哈尔滨非常时尚(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它的时尚和上海还不一样,更多的有一种东欧的味道。所以王郁从林海雪原出来之后,马上变成一个有文化的人的设定,衣服是有点西式裁剪的大衣。造型组收集资料时也发现,真实的东北人除了进深山以外,要皮毛加身,其实在都市里穿衣服,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种特别厚,还是很有型,很时尚的。所以,在给她设定衣服的时候就有她自己的调性,比如她衣服的裁剪肩型,都是参照苏联和波兰、芬兰等欧洲国家当年一些老照片的款式。
王郁造型。供图:陈敏正
秦海璐进罗马尼亚大使馆的造型是陈敏正最喜欢的部分。她作为文化人的设定,不可能化成浓妆艳抹的效果,也不可能有太多的着装,但她去大使馆参加盛宴逃跑那场戏,是全片主演化过的唯一一次口红妆。以往电影一出口红镜头的时候,都会化成边缘特别有线条的那种形式,但陈敏正觉得,秦海璐的口红妆可以松弛下来,只用手指轻轻涂上一点而已。秦海璐从大使馆逃走,上车的时候,陈敏正给导演建议,让她戴一顶男士礼帽吧,因为开车的男士居多,逃跑的时候就会让别人误以为是男士。所以,她上车之后,从箱子里选择了一顶男士礼帽,戴上很酷,并且和之前的形象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
王郁男士礼帽造型。
刘浩存的服装更时尚,以条纹为主
陈敏正给刘浩存饰演的小兰设定为一个上过大学的人,根据演员自身的身形,她的衣服更年轻,能够接触最新时尚。造型组就给她准备了很多帽饰,各种各样的帽子,戴上去以后很好看。大衣都控制的是灰色,衣服上还有小条纹,彰显她的年轻。除了她以外,其他人服饰几乎没有太多修饰,这样以便凸显她在一堆灰色里的存在感。
小兰相对时尚的造型。
张译车内托孤戏分两次拍摄,造型难度最大
片中,张译有两次受刑戏。第二次他被抓回牢房,有一场用针管注射胳膊的物理特效,陈敏正挺满意的。当时注射的针头是大粗针,不可能让演员玩真的,陈敏正让造型组找了两个和张译胳膊粗细形状差不多的道具,血管有很好的凸显度,很有质感。
张译受刑戏。
对陈敏正来说,片中最难的造型要数张译和于和伟在车内的托孤戏。
于和伟把张译救下来之后,张译在车里交接任务,有一段对话,拍完这一段,因为疫情原因,剧组停工,张译下车的戏就没法拍了。等几个月之后,剧组复工,张译托孤的戏才拍完,他下车后又折返回来,对于和伟说:“还有一件小事,我的孩子在马迭尔酒店门口要饭,你要想办法帮我找找孩子”。
因为当时张译刚从牢房逃出,脸上有很复杂的受伤妆,两次拍摄相差这么长时间,在造型上连戏特别难。“看电影的时候这一段是我最担心的。他脸上的血迹,肿眼泡,还有头发的乱度,衣服的湿度,都要很准确才行。接戏的时候,化妆师给演员化妆,我是拿着之前的照片,严格地在看,这个地方有个小血点,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状态,都得连得一模一样,这样才能流畅。”陈敏正回忆起这段造型,觉得太难了。
张译和于和伟在车内的托孤戏。
剧组复工是在2020年3月25日,当时山西的天气已经挺暖和,在零摄氏度以上,雪化得也都差不多了,如果用造雪机的话,很快也会化掉。剧组中午就准备等下雪,这时候却开始下雨,其他工作人员说要不先撤,张艺谋说再等等,结果等到天黑,下起了鹅毛大雪,和复工前那场戏下的雪一样大,戏完全接上了,很顺利就拍完。
火车内景戏5月拍摄,有化妆师帮演员吸汗
《悬崖之上》开头林海雪原的戏是在黑龙江雪乡拍摄的,之后转战山西大同,在搭建的景里完成片中哈尔滨的重要戏份,最后又回到北京的棚里,完成火车上特工与特务“捉迷藏”的内景戏。
火车上的内景戏。
整部戏呈现出的都是一种冰天雪地的环境,但在北京棚里拍摄火车戏的时候,已经到了5月份,天气很热。陈敏正让造型组找了几个化妆师,专门盯演员有没有出汗,一出汗赶紧去吸。张译在火车上穿着很厚的防寒服,下身为了让他凉快点,都剪成短裤,再穿上演出的裤子,要不然太热了。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