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做过调查,当被问到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时,有29%的人都会说出这个名字——巴勃罗·毕加索。
一个月前,2021年香港苏富比艺术品拍卖率先开槌,毕加索的《斗牛士》以1.2亿港元落槌,位列“神品”专场第一。毕加索的作品一直是拍卖会上的宠儿,他最贵的画曾一举拍卖出11亿元的高价!作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的风格是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第一眼看到就会知道是谁创作了它。
在现代艺术的世界里,成功与否可能不在于细节的好坏。衡量成功的,包括野心的大小、价格的高低亦或媒体出镜率的高低。简而言之,“体量”很重要。
在如此庞大的空间里,我们自然能够找到这样一幅由当代艺术巨匠创作的举足轻重的作品。这位巨匠的名气之大,可以与这座美术馆的规模相媲美。
1
他抛弃了与裸体相关联的美和温柔
毕加索,在20世纪的艺术界叱咤风云,他的艺术人生留下了许多非凡的画作,而《哭泣的女人》就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幅。
这幅画貌似简单,甚至像卡通一样。她的脸由粗黑的线条塑造,色彩上引人注目,拼接了明亮青涩的黄绿和较为暗淡的红蓝。画面上呈现出一个饱受煎熬的女人,极致的痛苦对她百般折磨。
这幅画创作于毕加索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当时的西班牙被恐怖笼罩,恰逢毕加索复杂的情感生活也来到一个动荡期。对于这位想要青史留名的轻狂少年来说,真正的目的地只有一个。
1881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长大后,这个真正的目的地就像磁铁一般,吸住了这位天纵奇才的心,这就是巴黎。
任何想要成为真正艺术家的人都需要正经地学习艺术,巴黎就是学艺术的地方。那里有着各种美术馆,比如卢浮宫,巴黎的奥赛美术馆,还有华丽的凯旋门。人们蜂拥到巴黎。
而对于像毕加索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巴黎还有别的“诱惑”。1900年,19岁的毕加索终于如愿来到了这里。
在毕加索巴黎生涯的早期,雷诺阿和图卢兹·罗特列克这样的前辈艺术大家对他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和他们一样,毕加索画出了他在蒙马特看到的周遭世界——里面满是乞丐、波西米亚人、乐师还有舞厅。但是为了闯出名堂,毕加索必须别出心裁地表现出这些人物。
他打破常规作品中最伟大的一幅,便是堪称丑陋但令人震撼的《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从他的新喜好非洲部落艺术中汲取了灵感,打破了百年来支配着西方艺术世界的绘画规则。
但这幅画之所以令人不安还另有原因:画中的妓院姑娘在痛苦中表现出了赤裸裸的、毫不难为情的、动物般的直率。毕加索抛弃了传统观念里与裸体相关联的美和温柔。
2
他彻底改变了人们欣赏画的方式
大多数人面对这幅画时,都不知道该往哪看。毕加索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马蒂斯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还当它是个不好笑的玩笑。
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集合了他最知名的元素:别具匠心的手法、醒目的色彩,当然还有毕加索亲创的、最为激进的艺术风格。要想理解这幅画的天才之处,我们必须先去理解“立体主义”。
在这幅1918年的静物画中,毕加索画了一张桌子,桌子上随意摆放着一把吉他、两张纸牌和一个花瓶。桌子碎成了许多段,杂乱无章地散落在画布上,就像零落的拼图。立体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将现实打破并进行重构。
毕加索彻底改变了人们欣赏一幅画的方式。他将这样的技巧运用到他绝大部分的重要作品中,并因此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到1920年代,毕加索已经成为了名人中的名人。他在一个激情澎湃的城市里过着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身边还伴随着各种刺激和机遇。当时,毕加索的艺术造诣已经登峰造极,他的信心和生产力都高到爆表。
3
她就是《哭泣的女人》人物原形
在毕加索的创意世界里,一切都如鱼得水、蒸蒸日上,然而为了寻找灵感,他还得在一个领域去苦苦追求……
毕加索的每一幅大作,包括那幅《哭泣的女人》,都是受到了他身边如流水般女人的启发。但是这其中总有几个显得比其他过客更重要。
这就是玛丽-泰蕾兹·沃尔特,她和毕加索有过一段很久的感情,还给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奥利维就是玛丽-泰蕾兹和毕加索的外孙。
玛丽-泰蕾兹是毕加索的新欢,她和在她之前的女人一样,用自己的美貌和所扮演的角色给举世闻名的毕加索带来了疯狂作画的灵感。但是成为毕加索的缪斯并不是件浪漫的事。
毕加索离开了他在大奥古斯丁街上的工作室,和玛丽-泰蕾兹度过了幸福且十分高产的十年。这时候,他忽然觉察到自己的创意开始枯竭了。但是他的眼前又出现了新的灵感。
1936年的一天,毕加索正在双偶咖啡馆里。这家时髦热闹的咖啡馆是巴黎知识精英和艺术家的聚集地。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多拉·玛尔的女子,她就是日后《哭泣的女人》中的人物原形。
这位新欢以政治艺术家的身份,为毕加索展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残酷与黑暗。这让毕加索开始以全新的方式思考和创作。在这两幅肖像画里,两位女子的不同形象对毕加索的画产生了鲜明对比的影响。
在1932年的《梦》里,玛丽-泰蕾兹向后靠着,陷入了性爱后的遐想。曼妙的曲线勾勒出她性感的体态,渲染于缤纷、浓郁、厚重而柔和的粉彩中。她宛若一个性感摇曳的舞者。
相比之下,多拉则用更有挑战性的眼神回应着我们。她身上燃烧着个性。在她的耳边,有一只蜜蜂正在汲取她脑中的“花蜜”。有人说这可能象征着毕加索本人。同样的蜜蜂在日后的《哭泣的女人》中也有出现,在画里啜饮着一滴眼泪。
红色的指甲就像把满是血的尖刀,和她挑衅般撅起的嘴唇十分相称。她被涂满了尖酸的颜色,全身都是棱角,看起来一点也不可爱,而是十分尖锐。所以毫不意外,多拉才是那个改变了毕加索思想和绘画风格的人。也是多拉,将毕加索拽出了创意枯竭的泥潭。
4
格尔尼卡轰炸和毕加索的恋人多拉
1937年4月,她将一则关于战时暴行的新闻报道推到了他的眼前。
毕加索的祖国惨遭内战倾覆,国民军和共和军展开激战。支持国民军的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势力仅仅是出于好奇就炸毁了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他们想要看看大规模空袭能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而这次袭击本身没有任何战略目的。
格尔尼卡发生的惨剧让毕加索勃然大怒。他怀着满腔怒火,仅用数周便完成了创作。这幅画就是《哭泣的女人》的前奏,画的名字就叫《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现藏于马德里的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每年有超过4千万名游客前来参观这幅画。色彩的缺失给整幅画平添了震撼之感,画面上满是痛苦不堪、厉声尖叫、濒临死亡的人和动物。
1937年,毕加索的妈妈从巴塞罗那给他寄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烧焦的城市里满是浓烟,熏得她的眼睛一直在流泪。于是这个景象——一个在满目疮痍的城市中哭泣的女人,就成了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
这幅画中悲痛欲绝的女人是如此具有力量。它和《哭泣的女人》共用的模特,就是多拉。
在毕加索创作时,多拉一直陪在他身边,还用相机记录下他的进展。
格尔尼卡轰炸和他的恋人多拉——一个各方面都像是他翻版的女子——改变了毕加索的一切。在此之前,他的画作都围绕着自己的世界。而现在,他正在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发声。这给毕加索赋予了新的武器,但却没有赢得即刻的赞颂。
这幅画总有一天会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此时而言,毕加索却坐立难安了。
现在,他需要让这个形象成为永恒。
5
《哭泣的女人》成就了多拉·玛尔
在完成并向世界展示了他的巨幅反战画作《格尔尼卡》后,毕加索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痴狂地、孜孜不倦地描绘着同一个哭泣的女人。这个女人的灵感来源于他的母亲,而模特是他的爱人——多拉·玛尔。
人们现在看到的这幅,是他画的最后一幅,也是公认最好的那幅。毕加索全力以赴地创作,挥洒的热汗令他对色彩的选择更大胆了!《哭泣的女人》是毕加索最早的,也是最为震撼的政治宣传画。
1987年,泰特美术馆收藏了这幅《哭泣的女人》。人们蜂拥而至,想要欣赏这幅画,来亲身体验她的非同寻常之处。
毕加索于1973年4月8日去世时,已经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哭泣的女人》是他为世界留下的宝贵财富。而这幅画的灵感源泉,毕加索曾心爱的那个女人又经历了什么呢?
毕加索和多拉·玛尔的恋情一直持续到1940年代,直到毕加索将她抛下,开始寻找下一位缪斯。
但她并没有。今天的玛尔被称赞为杰出的艺术家。她和毕加索的情缘本身,远远超过了这段关系的结局。《哭泣的女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人说,政治关乎每个人,对巴勃罗·毕加索来说显然亦是如此。从西班牙内战到男人和女人间的关系,《哭泣的女人》在画面的奔腾中迸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历久弥新。如果你还没想好改如何定义“伟大的画作”,不妨去泰特美术馆看看这幅画,没人能不为之动容。
敬请观看本周凤凰大视野《伟大而隐秘——经典画作的背后》。
编辑:巴塔木
举报/反馈

凤凰卫视

1.1亿获赞 215.8万粉丝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凤凰卫视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