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便是最典型的印证。看水当看九寨沟,看山当看张家界。精准扶贫看湘西,首倡地看十八洞。
“五一”湘西花垣十八洞之行的这些天里,带给了我们巨大的视觉冲击,其惊人的美丽“蝶变”,让我们亲历其中,见证了一个脱贫奇迹。几天来,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强烈的冲动不时袭来,那就是把我的所听所闻、所观所感给写出来。
一、神秘湘西美在哪里?
知道湘西,小时候是从连环画、影视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了解,后来无数次踏进神秘湘西,领略湘西之美。五一期间,衡阳驻花垣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刘振华给我们导游并介绍,湘西之美在哪里?湘西之美,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里。花果山森林公园、边城茶峒、苗寨大峡谷、十八洞村、矮寨大桥奇观景区,一路美景、美食、民宿,样样都是很美的一件事。
二、十八洞村如今变得怎么样?
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湘西花垣县,是一个苗族村,因村里有个天然溶洞有18个分岔而得名。如今变得美起来了、富起来了、火起来了、强起来了。
1、美起来了。
有着“小张家界”之称的十八洞村,有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仙境。十八洞村有婺源乡村建筑模式,又有兔耳岭的自然景观。村里有莲台山林场、黄马岩、乌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等自然风景点,特别是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景观奇特,神态各异,巧夺天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辖区内瀑布纵横,枯藤老树,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该村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苗家阿妹歌声在悠谷回荡。每到春节,这里便有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每逢赶秋节,这里便组织西瓜节、舞龙、上刀梯、椎牛、唱苗歌等活动。该村拥有苗绣、蜡染、花带、古花蚕丝织布等文化旅游产品。
扶贫后的十八洞村更美了。村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修建旅游大通道,建成景区游客中心和精准扶贫展览馆;每一条村间小道铺上青石板,干干净净;每一栋房前屋后插上竹篱笆,整整洁洁;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家家接通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全面实施了“三通(通路、通水、通电)”“五改(改水、改厨、改浴 、改厕、民居改造)”,村容村貌相比之前一天天变美。
如今的十八洞村,“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结合。青石板、泥巴墙、木板壁、青瓦房,古苗寨独特的建筑,成了亮丽的风景线,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人更美、情更浓,堪称“中国最美农村”。
2、富起来了
十八洞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精准扶贫后的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9元,村集体收入从2012年几乎为0达到了200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这在十八洞村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八洞村位于花垣“南大门”,紧临吉茶高速、209国道和319国道,距花垣县城34公里,距湘西州府吉首市38公里,距矮寨大桥8公里,高速出口5公里。道路的连接打通,也就打开了十八洞村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门。矮寨大桥奇观景区2019年每天通车14040台次,全年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4.49亿元。近年来,十八洞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村里7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全村农家乐、民宿已发展到20多家,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4万元。
有这样两首对比鲜明的山歌:以前的一首山歌是这样唱的:“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形容过去贫穷的十八洞村,如今的一首山歌则变成了:“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唱出的今天十八洞村的巨大变化。
3、火起来了
十八洞被青山所环抱,也曾被青山所困扰。深藏大山的十八洞村,因交通极端闭塞,本身缺田少地,千百年来与世隔绝,极度贫困。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湘西”的“首创之为”也在吸引着外界的关注。现在,十八洞村更有名了。“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外面的人儿来了”。十八洞“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呈现勃勃生机,旅游度假的游客井喷增长。作家来了,新闻记者来了,本省的人来了,外地的人来了,参观学习的来了,就连外国元首和大专家都往这儿跑。今年“五一”假期,我也同许多人一样慕名前往,不仅想看看如今十八洞到底怎样了,更想探寻曾经的穷根为什么能拔掉。这几年村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村里旅游火起来了。花垣县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来十八洞村参观、学习的游客达60万人次。而如今每天游人如织,人气越来越旺,目前日均接待2000人以上。特别是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大姐”的71岁石拔专老人,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网红大姐”,她家成了村里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去的人最多,纷纷与她合影留念。
4、强起来了
这里的基础设施强了。游步道、青石板、柏油路,组组相连;自来水、放心电、无线网,家家入户;村小学、卫生室、读书屋,样样俱全。
这里的基层组织强了。八年前的十八洞村党支部散漫、薄弱,支部成员平均年龄50岁。2014年利用换届选举,推选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推选致富能手担任村主任、村“两委”成员,筑牢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龙书伍曾在迪拜打“洋工”,见过世面,换届选举时,他特意回来参选,顺利当选村支“两委”成员。
这里的村民思想强了。过去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里探索农户思想道德星级管理模式,从支持公益事业、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6个方面对农户进行公开投票,实行星级挂牌管理,可实行积分兑换奖品,村民变“要我扶”为”我要扶“。
二、十八洞村脱贫为什么能?
2021年2月25日,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代表全村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庄严记入史册。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村级“成功样本”,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展览馆,可以探寻到精准扶贫的“成功密码”。
1丶精准扶贫,一条接着一条抓。
2013年11月3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扶贫史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
思路一变天地宽。大思路大出路。十八洞村的今昔对比,是对精准扶贫的精准诠释。从这天起,“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理念迅速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包括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是哪“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谁”?“十八洞村贫困农户识别9个不评”的标准:有楼房或商品房的不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评,嗜赌成性及劳教不改的不评,不务正业及懒惰成性的不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评,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通知不回的不评,国家公职人员不评,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各类车辆及加工厂的不评。“七步工作法”:十八洞村采用户主申请或群众推荐、群众投票、村乡和帮扶工作队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核、建档立卡等七步,接受村民监督。最终,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村民全都服气。
“谁来扶”“怎么扶”?怎样才能精准找到符合每个县、每个镇、每个村直到每家每户实际情况的产业与项目?对于精准扶贫首倡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十八洞模式要可复制、可推广,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坚持紧扣“精准”魂、除去“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稳“特色”路,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上先行先试。在发展思路上,拿危房改造来说,十八洞村到现在,没有拆老百姓的一栋房子。原来是苗族苗寨,就全部按苗族的建筑风格保存原貌进行修复。危房改造没花多少钱,而效果远比重建来得更好。
2丶党建引领,一级带着一级干。
十八洞村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根基。
2018年6月2日,老挝最高领导人本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时的扶贫路线,来到十八洞村“取经”。本扬说:“你们的省、市(州)、县、乡(镇)、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抓落实的做法,使我很受启发。”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强化思想建设。针对村民存在严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村支两委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思想建设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抓,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党的惠民政策讲深讲透,家喻户晓。
十八洞村由一名党员或致富能手联系和带领5户群众的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就适合在全国推广。
3丶产业带动,一项接着一项办。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是关键。十八洞村原本是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地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力度与精度,使扶贫不但扶到了“点子上”“根子上”,因地制宜,开发“留得住”“可持续”“红利来”的支柱产业,已发展种养、苗绣、劳务、乡村游、山泉水5大当家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十八洞村扶贫时集中资金办大事,不撒胡椒面,把贫困资金全部打包,集中投一个产业,发展飞地经济。村没有土地,就到有土地的地方异地流转近1000亩土地,跳出十八洞村,发展猕猴桃产业,村民分红从2017年的74万元到2019年的118万元。
村寨里流淌着的好水,被总书记称作“真正的农夫山泉”,引来“中国500强企业”步步高集团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成一座现代化水厂,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50万元,超出部分约定每卖一瓶十八洞山泉水,村里就增加1分钱收入。
近年来,十八洞村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成立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苗绣、猕猴桃、黄桃等民族工艺和特色旅游产业。同时,村子还借力邻近包茂高速,209、319国道和矮寨奇观4A级景区等的优势,开发本村“红色旅游”“神秘苗寨”“峡谷溶洞游”等旅游项目。
4丶精神传承,一代接着一代传。
要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扶贫时提升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鼓励群众充分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扶贫时“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驾齐驱,强调摆脱意识和精神的贫困,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必扶智,纠偏“等靠要”,激活“原动力”。精准扶贫能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离不开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下,十八洞村的村民敢闯敢拼、精准精细、自立自强、创新创造、互帮互助,这种精气神正是十八洞村成功脱贫的动力源泉。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十八洞村的生动实践,为国内外摆脱贫困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研究、可借鉴的村级样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摆脱贫困的千年苗寨十八洞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文作者系衡阳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曾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