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涵
一部《悬崖之上》,都说张艺谋开始转型了。但其实早在2002年的《英雄》开始,张艺谋就已经踏上了转型之路。在近20年的时间里,张艺谋一直游走于文艺和商业之间,比之他的文艺片,张艺谋的商业片总是落入毁大于誉的境地。这次,张艺谋牛刀小试,扎实地拍了一部谍战片,没有壮阔的场景,没有宏大的概念,却成为其口碑最佳的一部商业片。天命之年开始转型的老谋子,终于在古稀之年转进了观众的心中。
摒弃浓墨重彩 回归黑白二色
一拍商业片就要被骂,这个魔咒张艺谋终于通过《悬崖之上》打破了。虽说是众口难调,影片也存在一些瑕疵和bug,但是大部分观众对于这部影片还是给予了肯定和好评。作为出自张艺谋之手的商业片,并且是首次执导谍战片,《悬崖之上》难得地收获了平稳温和的评价。
人们发现,一向是大开大合大手笔的张艺谋,这回变得细腻了。除了开头的雪地空降跳伞之外,《悬崖之上》全程几乎没有大全景。影片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按照上世纪30年代的样貌一比一复建还原,大到楼宇建筑街道车马,小到橱窗布景玻璃冰花,每个细节都经得起反复打量。而纷纷扬扬大雪的动态点缀,又给影片增加了一股古典主义的诗意。张艺谋曾在《悬崖之上》的开机仪式上说:“这部影片我希望带给观众冷冽、冷峻和冷酷的观影感受,它将不同于我们看过的所有国产谍战电影。”张艺谋这次也确实做到了。
张艺谋的电影总是先以画面为动机。从小擅长画画,后来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毕业后三年就凭借《黄土地》斩获金鸡奖最佳摄影,摄影起家的张艺谋对于电影画面的把控是教科书级别的。《红高粱》中,红盖头、红轿子、红棉袄、红高粱、红酒坊、红太阳……那如火如荼的红色渲染出原始而热烈的野性。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成片的大红灯笼则宛如幽灵一般,象征着封建礼教的禁锢与压迫。《菊豆》中,以杨家染坊为背景,电影在红色主色调与淡黄色底色的搭配下,讲述了主人公的命运的变化。
相比于张艺谋早期的文艺片,他更能在商业片中实现自己对于电影画面的诉求和野心,这大概也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孜孜不倦于商业大片的初心。正式开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英雄》,张艺谋创造性地用黑、红、蓝、绿、白的色彩来为影片进行分段。尽管《英雄》在“封神”和“毁神”之间被毁誉参半地讨论了十多年,但是大多数人都要承认,这是中国电影美学的登峰造极之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将金黄色打造得无以复加,皇袍凤袍,甲胄头盔,雕梁画栋……高度统一的色调尽显华贵奢靡之风,同时又暗示着等级森严的压抑。
从《影》开始,张艺谋对于电影画面抛弃了浓墨重彩的执念,回归到了最为朴素的黑白世界。“用物质的控制代替后期的褪色处理,所有的服装、道具、场景尽量呈现黑白化,最终达到像中国水墨画的感觉,但又不是纯黑白色的效果。”这次的《悬崖之上》也不例外。在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以白色为底色的冰天雪地之中,穿着黑大衣、黑皮靴,戴着黑礼帽、黑手套的正邪双方对峙。通过《影》和《悬崖之上》,张艺谋用最本源的黑白二色,证明了自己仍然是中国电影的视觉大师。
告别宏大概念 扎实讲好故事
相对于执着于画面的精益求精,对于故事剧情的把控,张艺谋似乎显得有些敷衍潦草。张艺谋说他对题材的选择常常是随机的,关键是看遇上怎样的剧本。这次拍《悬崖之上》,是因为他正好碰上了全勇先的剧本。而在《影》的故事成型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水墨画的理念,“拍一部水墨画一样的电影”,围绕着这个念头,张艺谋才慢慢打造出来了电影《影》。
从《英雄》开始,张艺谋执导的那些商业大片,喜欢的人会对之奉为瑰宝,而不喜欢的人往往给其扣上“言之无物”的帽子。《英雄》讲“天下”,《影》讲“人心”,磅礴大气的视觉画面,宏大空泛的概念投射,张艺谋的商业大片似乎一直试图用视觉的冲击来瓦解观众对于剧情的渴求。而最终,观众总会为影片灵魂的空洞而感到失落,诟病其外表华丽有余而内在精神不足。张艺谋曾在访谈中回应说,他拍的这些电影没能让观众满意,就因为他是张艺谋。“这电影搁在别人那儿,都是好电影。”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中,拍了一个“无间道” “谍中谍”之类的故事,他抛弃了“天下”“人心”这些宏大的概念,而只是通过“乌特拉计划”讲述了“黎明”这样一个相对小范围的概念。张艺谋也没有加入过多的烧脑反转悬疑,而是在一个泾渭分明的好人坏人阵营之中,情感拿捏得当地讲了一个稳妥的故事。除了谍战的要素之外,《悬崖之上》还有着肉搏、飙车、枪战、野外等各种大小场面。甚至有人说,张艺谋是拿着大师的专业素养接了一个行活,他收敛起了自己的锋芒,老实本分地拍出了类型片该有的样子。不过也正是这样不具野心的小视角,让《悬崖之上》成为了张艺谋商业片阵列中的口碑佳作。
一向是以简单主角出场的张艺谋,这回还难得拍了一部大群戏。《悬崖之上》中一干演技派演员的飙戏让观众过足了瘾。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干练隐忍,他在被捕之后接受电击酷刑的画面,成为了名场面。于和伟饰演的周乙的机警热忱,值得观众反复品咂。他听张宪臣在车中交待后事之时,做到了眼眶中全是眼泪但愣是一滴没掉出来。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在听闻自己孩子乞讨要饭之时,躲在洗手间里蹲在地上默声痛哭。这样的戏骨级表演,比之刘浩存好似水龙头一样大倒眼泪,确实高出了好几个境界。还有倪大红所饰演的特务科长,阴冷狠辣,缜密幽深,让观众不寒而栗。
也有人指出《悬崖之上》有着中规中矩的单调性,没有展现出像电视剧《潜伏》中那般人性的灰度和正邪的交织,甚至像倪大红饰演的人物有些脸谱化。对于一部105分钟体量的电影来说,确实难以在短时间之内铺陈展开。张艺谋回应所,“群戏是比较难处理的,因为它意味着‘平均分配’。尤其对于《悬崖之上》来说,动作戏很多,表现人物内心的时间和空间也因此被大大压缩。”
不断走出舒适区 用忙碌保持年轻
曾经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曾经制霸银幕的张艺谋现在也不得不有着“英雄老矣”的感叹。面对滚滚而来的电影“后浪”们,看着动辄冲上30亿、50亿的电影票房,《悬崖之上》上映8天票房收获6亿的成绩,已经难以掀起波澜。
冯小刚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在2019年底上映,4天票房过1亿,宣发团队为此搞了一幅票房过亿的海报以振士气。而他则回想起2004年《天下无贼》在贺岁档上映时票房过亿的场景,他们包了两节车厢命名为“天下无贼”号,浩浩荡荡杀奔香港做首映。“一路上发行的人不断传来捷报,大家彻夜在京港线上狂欢。今夜回想起来那是何等的豪情……时至今日,天地反复,一众新锐导演生龙活虎,摧营拔寨,屡创新高,一部影片动辄已是20亿起步,不过30亿都不好意思庆功。看着团队搞出的这个一亿的大红海报,不禁感慨,英雄老矣。”
不过大众现在对于张艺谋的最重要期待也不再是票房神话,而是希望他不要跌落“神坛”。2014年的一部《归来》,让大众对于张艺谋的褒贬争议归一。而2016年的《长城》一上,人们说,刚刚“归来”的张艺谋又出走了。张艺谋接下这部中外合拍片,只因经纪人告诉他电影将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同步上映。最终,这部好莱坞“爆米花”大片获得了与《小时代》不相上下的评分。
在大众的心目中,还是将张艺谋早期的影片比如《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视为其根脉。传统文化、乡土气息、现实主义、人文情怀,似乎这才是地道的老谋子。可是张艺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商业片尝试,告诉大家他并不想一直停留在舒适区,也不想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
1950年生人的张艺谋今年已经71岁,古稀之年的他反倒是进入了自己创作的高产时期。他不再是“数年磨一剑”地打磨“大菜”,而开始学会用牛刀做“小菜”。除了去年的《一秒钟》,今年的《悬崖之上》,张艺谋拍摄的警匪片《坚如磐石》已制作完成,排队待映,还有抗美援朝题材的战争片《最冷的抢》正在拍摄当中。如此密集拍片,有网友甚至开玩笑说,难道是为了凑张译、于和伟、刘浩存这几个演员的档期吗?而用张艺谋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劳碌命,高产没那么重要。但我就是愿意做各种东西,在创作中求变、不安分。自身压抑、内敛的性格,在这里释放了,而且释放得比较充分。”
之前,年过七旬的张艺谋的作息时间表广为流传。凌晨五点睡,早上十点左右起,吃全天唯一一顿饭,接着看小说,看剧本,开讨论会。他白天同时推进多个项目,晚上再拿出四五个小时看电影做功课。如此周而复始,几乎全年无休。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之下,他还要每天坚持走5公里,即使在拍戏时也是如此。让身心都保持在忙碌的状态,是张艺谋保持年轻的秘诀。“我觉得忙一点比闲一点好,闲下来,说不定自己就很快老去了。我希望不要固步自封,把自己标签化、类型化。跟着时代走,不断去尝试新的电影类型,才能‘青春永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源:齐鲁壹点